姜廷州,男,1976年2月生,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益德社区党委书记。姜廷州自2015年从事社区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工作主基调,秉持社工专业理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根社区,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建立社区照护网络,实现100%家庭医生签约,推进社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场景营造,大力培育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服务。近年来,2024年荣获“齐鲁和谐使者”荣誉称号,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评德城区优秀党组织书记。
一、链接资源、助力社区增能
(一)充分挖掘、整合社区人力、场所、文化等资源。
统筹辖区党员、热心居民、社区名人成立红马甲志愿者团队,招募500余名志愿者,选拔40余名党员居民担任红色楼道长,聚焦特护人群的需求开展精准化、细致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建立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小组、个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促进家庭和睦、社区祥和。建立红色驿站、暖心蜂巢等提供免费饮水、热餐、上网、充电、医疗和阅读6种基本服务,以及法律、心理、民生政策3类咨询服务。设立书法家活动室,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协助易德堂拨筋疗法申报成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链接整合社会组织力量
打造“党代表工作室”,作为了解社情民意主要抓手,同社区党委形成双向合力累计收集居民“微心愿”50余件,协办解决率达到90%以上,开展公益活动73场次,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30余次。受益居民8700余人次。让社会资源转化为社区党组织开展网格化治理、推动基层工作、服务居民的中坚力量。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解读70余场、义诊100余次、青少年辅导50余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三)协调社区联动、推动社区间资源共享
发掘社区丰富的场地和文化资源,与周围社区联动,开展教师互通合作,开通百家被制作、古法拨筋、黑陶制作、插花技艺、茶艺等非遗课堂,促进社区共同发展。今年共计开展各类非遗课堂60余次,服务各社区居民5000余人次。
二、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与互助服务
(一)建立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培育居民骨干
搭建“邻里谈心角”“益家说联席会”“月月说事”等特色协商议事机制。发掘和培养社区党员、居民中的骨干,提升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实践能力,挖掘热爱公益事业的“新能人”组建“新队伍”,根据阅历、能力特长,量身定制组建“民事调解团”、“手工达人队”、“小区管家队”等能人队伍,协助和参与社区的日常工作、走访入户、网格服务、纠纷调解等工作,让居民从自扫门前雪的“旁观者”变成社区治理的“参与者”,让居民在治理中“坐C位”“唱主角”。截止到目前,社区共吸引56名“新能人”加入,目前共解决家庭矛盾7起,化解邻里纠纷16起,开展志愿活动42场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社区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提升。
三、“五社联动”构建支持网络
(一)搭建服务平台
打造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场景。与共建单位、辖区组织等多方力量积极沟通,牵头成立3支志愿服务队,注册15家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弘扬孝老爱亲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法律助老、反诈骗宣传,保障老年人权益,打击涉养老领域诈骗行为。开展义诊义剪、心灵慰藉等志愿服务。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
(二)建立特殊人群照护网络
联合德州市德城区乐助社工服务社开展“红帆领航 聚善益德”党建共融社工服务,帮助辖区残疾、精神疾病、失能等,动员志愿者、相关医院护理团队,建立专业照护团队,建立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发动物业人员、保安保洁等担任流动网格员,上报网格内情况,走访关注特殊人群,建立互帮互助网络。依托社区医院签约家庭医生,开通义诊及上门诊疗等医疗服务。
针对老人上下楼难题,推动小区适老化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老小区加装7部电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开展未成年人“暑期托管”各类特色课程,解决双职工居民子女暑期无人看管难题。连续多年开设“假期公益托管”课堂,共接收辖区儿童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