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张印国

张印国,男,1972年1月生,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大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自201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扎根乡村一线,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为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社区治理等工作中冲锋在前,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2025年大赵庄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拆迁不是简单的拆房子,是要让村民拆得放心、住得舒心。”这是张印国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0年5月份,大赵庄村进行整村迁建,涉及600户、2085人,其中不少是住了一辈子的老宅子。为了做好工作,张印国带领村“两委”班子逐户走访,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一次说不通就去三次甚至五次。他带着政策手册和新建社区规划图,算清经济账、环境账、长远账,对不理解的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讲解国家政策,还组织村民代表到周边安置社区实地参观。

当年10月份,完成旧村土地复垦691亩,并通过省级验收,新村安置楼房21栋,586户村民已将搬住新楼。

拆迁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住得好、能发展,是张印国思考的重点。他提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先行”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大赵庄村新型社区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规划建设,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儿童友好社区、家长学校、乡村学堂、爱心基金会、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和便民超市,铺设污水管网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绿化率达35%。

为了让村民有稳定收入,张印国组织成立大赵庄村支部领办合作社“武城县老城兴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德州土地发展集团合作,将拆迁复耕土地691亩入股,由企业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按股份分红,村民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年人均增收近万元。此外,他还利用社区临街商铺打造便民服务一条街,帮助6户村民自主创业,带动30余人就业。

为了美化小区环境,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张印国组织村民在小区内的道路两旁、楼前楼后种植了花草树木,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小区内修建了百姓大舞台,绘制文化墙3000平方米,村文化图书馆、村史馆等。组建了广场舞队、篮球队,每年举办农民运动会、春节联欢会等活动,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感情,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合力。

2024年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投入10万余元在小区内修建了假山,休闲凉亭,文化长廊,广场内配套设施齐全,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今的大赵庄村,出门就是小花园,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住着比城里还舒服。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就要心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是张印国常说的一句话。他始终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帮助村民解决了无数的困难和问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

通过大赵庄“爱心基金”会,每年为村里因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学业和生活上的资助,让他们完成学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他创新治理模式,将社区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党员担任网格员,负责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工作。同时,创新管理制度,村民参与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爱护公共设施等都能有机会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为了化解邻里矛盾,张印国在社区设立“书记调解室”,担任调解员,用“接地气”的方式解决家长里短的纠纷。2024年以来,调解室共化解矛盾纠纷1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从拆迁安置到新村建设,从环境整治到社区治理,他始终把村民的需求放在心上,把乡村的发展扛在肩上。任职以来,他用脚步丈量着村庄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