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国禹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效果图
□本报记者赵鑫玲本报通讯员雷垚赵宇
作为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建行德州分行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目标,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低碳转型等领域支持力度,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06.78亿元,较年初新增19.09亿元。
向绿而行:顶层设计绘就“战略蓝图”
如何以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更优的产品体系,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金融支撑,实现自身发展“再进阶”?建行德州分行谋定而后动。
从顶层设计上看,建设银行总行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制定了《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并已正式加入并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对此,建行德州分行大幅提升绿色金融战略地位,建立起常态化的研判决策机制,动态跟踪绿色金融发展态势,精准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通过市、支两级协同作战与政策资源倾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含绿量”,不断拓展绿色生态“朋友圈”,展现出与区域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的坚定决心与清晰路径。
向绿而兴:重点领域跑出“加速度”
今年5月,面对华能德州电厂多个风电项目急切的融资需求,建行德州分行闻风而动,立即启动“特事特办”应急机制,选取支行与市行业务骨干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创新采用多项目平行作业模式,为项目提供从评估到放款的全流程一对一跟踪服务。同时主动对接省分行,在项目准入、评估审核、授信申报等关键环节开通绿色通道,打破流程壁垒、压缩审批时限。最终仅用两周时间,便完成华能德州电厂宁津、平原两个风电项目超5亿元的授信批复,及时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
首战告捷,建行德州分行迅速将成功经验转化为标准化、可复制的服务模式,为华能陵城、德城后续两个风电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实现从“单点突破”到“批量赋能”的跨越。目前,该行的绿色金融服务已广泛覆盖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多个领域,成功闯出了一条绿色金融新路。
向绿而新:多元实践彰显“金融温度”
绿色转型,并非简单的“另起炉灶”,更在于对存量的“优化升级”。今年,禹城市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一边是服役多年的高能耗机组按照国家政策即将关停,另一边是山东禹王生态食业、保龄宝生物等园区龙头企业产能扩张导致蒸汽需求激增。能源供给的断档风险,直接威胁到区域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关键节点,山东国禹热电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高效热电联产项目成为破题的关键。建行德州分行主动识变、科学应变,第一时间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精准把脉项目技术优势与综合效益,于今年9月成功发放首笔2000万元的固定资产贷款,为这一关键工程的顺利落地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动能。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实现清洁发电,更能持续稳定地供应高品质热能,完美契合了园区企业的特殊工艺需求,成功破解了淘汰落后产能与发展用能保障的两难命题,成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生动实践,为区域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建行德州分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绿色金融市场,大力推动绿色贷款业务发展,不断加大对全市绿色领域、“双碳”产业链的支持,着力构建专业化、特色化绿色低碳品牌,交出了一份“点绿成金”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