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减损 创新守护民生 ——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助力德州高质量发展纪实

□嵇晓东

近年来,在德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德州监管分局(以下简称“德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稳健经营筑牢服务根基。今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1.9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9.76万亿元,直接赔款支出5.31亿元,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作用,在服务地方经济、保障民生福祉中交出亮眼答卷。

创新产品破局:精准对接需求,织密民生保障网

赋能乡村振兴。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深度参与全国首个“吨半粮”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开发并推动10余款覆盖制种、收获、仓储、产量、价格的主粮全链条保险产品,为31.95万亩主粮作物提供自然灾害补充风险保障超1亿元。开展“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行动,齐河政策性生猪期货综合保险、庆云政策性南美白对虾气象指数保险已落地签单,夏津古桑树专属保险条款正推进报批。响应全省首创“保险+期货”试点,开创玉米价格保险先河,为6万亩玉米提供价格风险保障近6600万元,助力产能提升合计1200余万元,推动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产量”“保收入”升级。

守护民生福祉。深度参与全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居民大病+职工补充+长期护理+基金监管+惠民保险”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全市520余万名参保职工与居民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探索长护保险服务新模式,联合市医保中心成立德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管理中心,构建“1+7+N”纵向管理机制,形成适配长护险特点的多层次服务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95518平台等线上渠道,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服务体验;上半年累计提供线上理赔、救援、代为驾驶、预约审车、爱心搭电等服务21088次,切实提升了客户体验。优化惠民保障参保机制,主动对接市医保、财政部门,为全市缴纳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的19882人提供统一代缴投保服务,大幅提升参保便捷性。

风险减量先行:防赔并举发力,降低社会损失

构建灾害防护机制。创新推出节气气象指数保险、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等风险减量产品,实现农业保险从“灾后补偿”向“灾前防、灾中救”的逻辑升级,填补德州风险减量类农险产品空白。加大防灾减损投入,通过设立年度专项资金并足额保障,同时向农业农村部门定向捐赠防灾三轮车等应急物资,从源头上强化灾害预防能力、减少灾害发生风险。

深化政企联动减损。2024年,精准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4万余条,印发冻害应对、涝灾管理等实用手册。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十万元风险减量支持资金,开展10余期农技培训会,覆盖超1000位种植大户,提升科学种管能力。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病虫害统防统治50余次,多次联合主管部门捐赠农业防灾物资,全力降低灾害影响。

科技护航提质:数字赋能服务,提升便捷体验

优化线上服务流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线上投保—查勘—定损—理赔”全流程数字化体系,压缩理赔时效,实现小额案件“秒批秒付”;2024年线上理赔占比提升至75%以上,大幅缩短服务时空距离。

以科技提升农险服务效能。依托“耘智保”App的AI人工智能、气象风险预警、数字农业监管、农户自助投保及理赔、卫星遥感等功能,形成了“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线上承保理赔一站式服务。拓展科技赋能场景,在禹城首创“防溺水智能预警系统”试点,为73处重点区域部署AI监控设备,月均处置风险行为2000余次;开发“禹电安防保”专属产品,创新燃气安全保险及“电梯+保险+服务”模式,构建“保险+科技+服务”融合发展格局。

未来,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还将持续提效,助力德州发展。

产品创新再升级。围绕“吨半粮”生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研发更“接地气”的农业保险产品,探索“保险+产业链”服务模式;针对老龄化、新市民等群体需求,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普惠型健康保险方案,进一步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

风险减量再深化。联合应急、农业部门建立“事前预警—事中防控—事后理赔”全链条风控体系,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提升灾害监测精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培训+风险评估+保险保障”一体化服务,降低经营风险。

科技赋能再提速。升级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复杂案件“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无缝衔接;探索“AI+大数据”在保费定价、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推动服务更精准高效;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夯实科技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将持续以创新为动力、减损为抓手、科技为支撑,深耕地方市场、服务民生需求,为德州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多保险力量。

【作者系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