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德州分行——上半年贷款投放超105亿元

原标题:工行德州分行践行金融担当,交出亮眼答卷——上半年贷款投放超105亿元

客户经理到企业走访

□本报记者邢仁宇本报通讯员宋开峰

今年上半年,工行德州分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金融答卷”:截至6月末,公司贷款余额近27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0亿元;上半年贷款投放总量超105亿元。数据背后,是该行贯彻总行“五化”转型和省行“双357”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的主动作为与扎实成效。

精准滴灌重点项目 筑牢发展“压舱石”

“从业务提交申请到流程完成审批仅用一周,工行的效率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日前,德州一新能源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该企业投资的风电项目急需资金支持。工行德州分行工作人员获悉后,立即启动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成立由分管行长牵头的服务专班,分支行高效联动,一周便完成了项目审批,发放贷款8.8亿元。

工行德州分行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作为信贷投放“主航道”,深入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结合德州产业规划动态更新重点项目清单。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团队”机制,实时解决项目融资中的堵点,确保资金“跟得上、投得准、见效快”,精准直达实体经济核心需求。

为保障资金精准投放,该行还建立了“政策-项目-资金”匹配机制。如针对德州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专门梳理出体育器材研发、赛事场馆建设等细分领域项目,配套专项信贷额度。截至6月末,投向制造业领域的贷款较年初新增20亿元,在同业中实现余额、增量“双第一”。

深耕普惠金融 扩面增量惠企利民

“以前办贷款得跑银行、填报表,现在工行的工作人员上门办理,两天内就办完了。”宁津县某健身器材产业园负责人对工行服务赞不绝口。

该园区为全国知名的健身器材产业聚集地,有200余家上下游企业构成的产业链条,却因资金紧张犯了难:“赶在旺季前交货,得需要300万元周转资金。”工行宁津支行客户经理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通过“产业e贷”,仅用两天便完成了放款。

工行德州分行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服务体系,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激发服务小微内生动力。线上大力推广“小微e贷”“园区e贷”等,依托企业纳税、用电、物流等数据,实现“数据换信用、信用换贷款”。截至6月末,上线仅两个月的“园区e贷”“产业e贷”,已实现全市2个国家级园区、11个省级园区投放全覆盖,共为40家企业投放贷款近9000万元。线下,工作人员深入县域、园区、专业市场开展“扫街式”服务,送政策、送产品上门。

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近8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16亿元;普惠客户较年初新增1900户。

锐意产品创新 打造服务“新引擎”

德州欧文斯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片镀铝锌钢板在机器的加工下,变成了美观大方的彩石金属瓦。去年,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展生产规模,但巨额花销成了发展的“拦路虎”。工行德州分行客户经理为企业量身推荐了科创类贷款产品,不到一周,800万元的贷款授信便如期到账。

针对技术型企业传统贷款难申请的问题,该行创新推出“法人e企快贷”“产业e贷”等产品,有效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位于天衢新区的山东安颂和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骨科及齿科领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型企业,因缺乏有效抵质押物,传统融资途径一度遇阻。工行德州分行客户经理获悉后,以企业技术的领先优势和良好市场前景为“加持”,积极向银行总部申请增加信贷额度,成功授信1.2亿元。

在武城县暖通空调产业园内,50万元“产业e贷”让某企业的新型节能风机顺利下线,抢占了市场先机;夏津县新型纺织园区里,490万元贷款推动企业引进的无水染整设备启动试生产,产品附加值提升近三成;乐陵市调味品产业园中,50万元资金助力“老字号”企业完成无菌灌装线改造,年产能提升15%……从健身器材的钢花飞溅到纺织车间的纱线穿梭,工行德州分行正以“融”通产业的力量,激活各集群发展动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