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德州医院——19天“抢”回皮肤剥脱老人性命

原标题:生死逆转!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多科室接力守护——19天“抢”回皮肤剥脱老人性命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李梦娇

7月29日,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烧伤与整形美容科病房里,74岁的孙女士脸上有了笑容。“在医院里住了19天,今天终于能回家了。”看着眼前的她,谁能想到此前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7月10日,孙女士因服用抗生素类药物突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被送往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救治。她全身表皮剥脱面积超70%,伴有吞咽困难、无法进食。面对这种罕见且严重的病情,皮肤科执行主任彭军当即决定:不放弃,全力救治!医院多学科联合,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

险!70%皮肤剥脱,七旬老人命悬一线

“患者全身皮肤大片剥脱,像烫伤一样,连口腔、眼睛、外阴里的黏膜都受损了,稍微一动就疼得厉害。”回忆起孙女士刚入院时的情景,彭军仍心有余悸。

经诊断,孙女士患上了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这是一种罕见且极其凶险的重症药疹,死亡率高达30%至50%。对高龄并伴有慢性病的患者更是凶险异常。除了疼痛外,大面积的皮肤剥脱还导致患者大量体液丢失,若发生严重脓毒血症、肾功能衰竭、多脏器衰竭,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一种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等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该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伴有松弛性大疱的形成与水疱的破溃,皮肤剥脱病变可迅速波及全身。”彭军说。

拼!多学科联动,上演生命“接力赛”

面对危急情况,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皮肤科作为“主力军”,把孙女士安置在单间病房,进行严格的无菌保护性隔离,制定精细、有效的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补液。彭军与齐鲁医院皮肤科孙青教授沟通后,决定采用生物制剂的方式治疗,同时配合中药贴敷疗法收敛水疱。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患者皮损进展得到明显控制。

与此同时,眼科针对眼睑皮肤剥脱、结膜粘连风险,进行抗感染及润护治疗。血管外科制定抗凝方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进展。烧伤与整形美容科对裸露皮肤进行无菌敷料保护。

让人揪心的是,孙女士血糖一直没有降下来。“血糖高就怕出现酮症酸中毒。”主治医师于飞说。7月12日,患者病情危重,血糖报危急值,感染指标也很高,甚至出现全身多器官衰竭的症状。患者因酮症酸中毒转入急诊重症医学科。

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给予扩容补液、中和致敏抗体、抗炎、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营养支持等治疗。内分泌科针对难控性高血糖,纠正酮症酸中毒,确保糖尿病控制与抗感染治疗平衡。老年医学科精准使用抗生素,及时调整抗感染,守护重要器官功能。

7月16日,患者因后背继发绿脓杆菌感染转入烧伤与整形美容科病房。副主任医师刘飞进行全身溃疡创面清创、坏死筋膜清除、生物敷料覆盖术,并定期换药以减少感染。住院期间,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霍晶每天密切观察皮肤恢复情况,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各学科力量拧成一股绳,为孙女士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胜!19天坚守,终迎康复曙光

从最初的高烧不退、创面渗液,到后来的感染风险、营养失衡、多器官“报警”,多次下达病危通知,救治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守护,记录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凌晨为孙女士翻身、换药,白天耐心喂水喂饭,晚上时刻关注监护仪器上的数值……

终于,孙女士的创面逐渐愈合,各项指标趋于稳定,能够自主进食,并进行简单活动。当孙女士和家属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连连道谢时,所有人眼中都泛起了欣慰的泪光……

如今,孙女士已顺利康复出院,这场跨越19天的生命救援以胜利告终。“正是‘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信念,让我们在死神面前抢回了生的希望。”彭军说。

彭军提醒广大市民,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遇到药物过敏反应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危及生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