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默性消化道疾病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陈伟伟

近日,25岁的张先生在宁津县人民医院做胃镜检查时,被查出了直径2.5厘米的巨大溃疡,溃疡已穿透胃壁形成窦道。“从来没有胃痛的感觉,怎么会是溃疡导致了胃穿孔。”张先生听到这一结果,十分震惊。

张先生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平时经常加班,还有各种应酬,长期饮食不规律。他虽然偶有胃胀不适,仅依赖胃药缓解,根本没当回事。这次在单位体检中,竟在胃窦部发现了巨大溃疡,已穿透胃壁形成窦道。“情况严重,必须积极治疗!”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金花说。她随后给张先生安排了相应治疗。

“并非所有消化道疾病都会有痛感,能否感知到疼痛与神经分布及个体敏感度相关。”张金花解释说,患者溃疡位置恰巧在胃壁神经末梢稀少区域,加之长期高压状态,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无形中“屏蔽”了疼痛信号。

中青年已成“沉默性消化道疾病”高发群体。长期饮食紊乱、熬夜、依赖烟酒、过量饮用咖啡浓茶、滥用伤胃药物(如阿司匹林)及有家族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大。“4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史或长期服用伤胃药物者,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每1至2年接受胃镜检查。”胃镜室主任吴书勇提醒,30至40岁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处于熬夜或高压状态、吸烟酗酒、饮食无规律者,更应主动筛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