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儿所专家冯翠竹把诊室“搬”到德州

原标题:首儿所专家冯翠竹把诊室“搬”到德州——患儿的求医路缩短了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季冬孙星

冯翠竹(左二)为患者做手术。记者唐志梅摄

5月21日早上8点,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病房里,冯翠竹轻轻掀开9岁女孩佳佳(化名)的被角,仔细检查她的恢复状况。佳佳食道灼伤后的疤痕需要定期扩张,但此刻孩子脸上没有长途跋涉的疲惫——昨天下午从乐陵开车来德州,当天完成治疗,今天上午就能回家了。

“两周就要进行一次扩张治疗,若跑北京或上海,孩子受罪,家庭也难承受。”冯翠竹的话语温柔。这位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儿科专家,如今已扎根德州三个月有余,现任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主任。

4个月前,佳佳误饮装在饮料瓶里的除锈剂导致食道严重烧伤后,家人将她送到了一家省属医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虽稳住了,但佳佳的食道却严重狭窄,连口水都难以下咽。当地医生建议前往北京、上海治疗。绝望之际,亲戚带来消息:“首都儿研所儿外科专家冯翠竹就在德州!”孩子的母亲却将信将疑:“首都专家能来咱这儿?”她竟真的开车去首都儿研所证实。当得知冯翠竹确实在德州坐诊后又回来了。

在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诊室里,冯翠竹见到风尘仆仆的一家人,为佳佳制定了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方案。从3月起,佳佳定期来德州治疗,第一次扩张后就拔掉了一个月未摘的胃管,重新尝到了食物的滋味。“多亏了冯主任在德州坐诊,不然两周去一次北京,真的很折腾。”佳佳的妈妈感激地说。

“我来德州,不仅要为患儿看好病,还要带着当地医生成长。”冯翠竹说。查房、手术、讲课,她抓住每个环节传帮带:早晨确定当日治疗方案,下班前再查看病情变化;复杂手术前组织多学科会诊;传授内镜介入治疗技术……全国各地的患儿慕名来到市妇幼保健院,找冯翠竹问诊、治疗,而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副主任张玉华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学艺”。“冯主任经常跟我们讲,孩子绝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在用药剂量、麻醉管理、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都需更精细把控。”张玉华说,几个月来,儿外科医护团队在治疗理念、技术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虽然此前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基础相对薄弱,但在冯翠竹的帮助下,改变正在发生:医院正积极招聘人才,计划分组培养年轻医生向儿外科不同亚专业发展;大型设备陆续完善,手术器械也在朝着精细化方向升级。“目标是从见过这类病,到真正会治这类病。”冯翠竹期待,未来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能发展得更加完善,加强儿童重症监护室建设,形成更完整的救治体系。

“恢复得越来越好了,继续加油。”查房结束时,冯翠竹对佳佳说。而佳佳的母亲也收拾好行李,准备带她回家。曾经需要跨越辗转外地求医的家庭,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希望——那条曾灼伤孩子咽喉的险路,终被一位医生的仁心仁术,缩短成一段从容的归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