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

医生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手术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李梦娇

3月初,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手术室内,团队成员成功实施全市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

患者吴女士因绝经后阴道仍频繁出血来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我们已经开展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吴女士体型肥胖,给手术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妇产科执行主任王晶介绍,大体重患者由于脂肪在腹部大量堆积,腹腔更加狭窄,腹腔镜需要穿过“脂肪迷宫”才能进行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此外,传统手术需要通过向腹腔打入二氧化碳使腹腔膨胀,以提供更大视野,而大体重患者需要打入更多气体才能达到效果,这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妇科团队决定使用达芬奇机器人为患者开展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360度旋转,操作灵活,能够在低损伤的前提下到达更深的部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像上可以实现裸眼3D,让操作手术时的视野更立体、清晰,微小血管和组织结构清晰可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传统腔镜手术可能需要医生全程站立,而有了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主刀医师和助手不用全程站立,减少了因疲劳导致的操作僵硬。

术前,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宋坤等专家团参与手术方案制定,两院团队联合成立协作组,整合病例资料、麻醉方案及护理流程,确保手术安全。术中,医生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放大视野和精细操作的功能,推开层层肠管、脂肪,直达病灶,在最低损伤下完成了子宫切除。

为确保癌细胞未向其他部位转移,团队成员还使用荧光探测法精准定位淋巴结。“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首先必经前哨淋巴结,如果这里没有发生癌变,就意味着其他淋巴结不需要切除。”王晶介绍。经病理活检,吴女士前哨淋巴结未发生肿瘤细胞转移,减轻了传统大范围淋巴结清扫造成的损伤。

得益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的低创伤特点,患者在术后第3天便活动自如,一周后顺利出院。

“这是我市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相信随着技术的突破,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王晶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