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女士因对疾病认识不足,错失胃部肿瘤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提醒——身体的求救信号 千万莫忽视
□本报记者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王晓军
经过40多天的治疗,刘女士的肿瘤明显缩小,这一结果让她和家人重燃治疗希望。还记得在听到肿瘤已经大到无法手术时,刘女士曾一度想放弃治疗。
事情要从2023年6月说起,75岁的刘女士因腹胀,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在完善腹部CT检查后,胃肠外科医疗组长李蒙发现,患者胃壁黏膜下有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肿物,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他高度怀疑这是“间质瘤”——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手术切除,很可能会继续增大,并转移至脏腑。但听到医生建议尽快实施微创手术切除肿物后,刘女士及家属十分犹豫,一是害怕手术,二是认为单纯的腹胀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刘女士并未听从医生建议,决定自行口服药物。
直到去年11月,刘女士腹胀症状加重,再次找到李蒙就诊。检查结果显示,胃部肿瘤直径已增至20厘米。“患者还伴有肝脏转移,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不好,已经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李蒙说。
虽然无法手术治疗,但李蒙仍积极想办法救治,为刘女士申请了MDT(多学科团队会诊),邀请医院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综合分析研判。考虑到患者年龄大、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素质不佳等因素,最终决定利用放化疗加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达到肿瘤体积缩小、控制肝脏转移的效果。“待肿瘤缩小到符合手术指征时再切除。”李蒙表示,经过治疗,目前刘女士的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减轻。
“像体内的异常肿物或结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很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李蒙强调,异常肿物和结节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它们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患者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