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植物种子大小的调节机制

新华社东京4月9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在植物胚珠内发现一种新组织,其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的营养供给方面扮演关键角色。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使种子变得更大的育种法。

研究团队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胚珠是种子的前体,在受精后发育成种子。他们在水稻和拟南芥的胚珠内发现一种新组织,可调节营养物质向胚珠的输送,影响种子形成。

研究发现,植物受精前,这一组织会通过胼胝质沉积,阻塞营养物质向胚珠的输送。一旦受精成功,胼胝质就会在一种名为AtBG_ppap的蛋白质作用下降解,使营养物质进入胚珠,促使种子增大。反之,如果受精失败,胼胝质沉积则会增加,阻止营养物质进入胚珠,影响种子发育。

研究还发现,增加AtBG_ppap蛋白质的表达会促使胼胝质持续降解,让营养物质畅通无阻地进入胚珠,产生更大的种子。

研究人员说,种子的形成对于植物发育和食品生产至关重要,了解这种新的植物营养调节机制可能有助于培育出更大的种子,为开发新的育种法作出贡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