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食品供应紧张 日本新法生效

【新华社微特稿】日本一部专门应对食品供应紧张的法律于4月1日生效,要求种植户在预计大米等重要食品国内供应吃紧、价格飙升时提交增产计划,以期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

依据这部新法,大米、大豆、小麦、鸡蛋、牛肉和猪肉等12种农产品以及面粉、砂糖、植物油和乳制品等7种加工品被列为特定食品,相关肥料、饲料等也被列为特定物资。在特定食品因大规模自然灾害等情况出现供给困难的征兆时,首相会判断是否成立专门的应对机构。一旦这些特定食品供应量较往年平均水平可能减少至少20%,市场上出现价格猛涨或囤积等情形,政府可以要求相关农户和食品相关企业制订并提交增产、增加进口量或市场供应量的计划。违反者可被处以至多20万日元(约合9700元人民币)罚款。

如果上述特定食品“无法确保或有可能无法保障最低限度”的供给,政府将要求农户提交改种芋头等作物的计划并进行申报。然后,政府将依据相关法律对这些食品进行分配。

不过,如果日本本国减少的供应可经由进口来补充,政府将不会要求农户提交增产计划。

日本于2024年6月通过了这部应对食品供应紧张的法律。2024年夏季以来,受极端高温致大米歉收等因素影响,日本大米价格持续上涨,一度出现“大米荒”。日本共同社援引政府数据报道,今年2月大米价格同比飙升80.9%,创自1971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高涨幅。不过,由于最近大米供给量增加,政府还未考虑要求相关农户和企业制订增产方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