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法院:织密知识产权“防护网”

原标题:推进“三合一”审判 建立部门会商机制 德城法院:织密知识产权“防护网”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杨德林 通讯员万光彩)近日,德城区法院法官走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公开巡回审理两起知识产权案件,并邀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及多家企业人员旁听。庭审结束后,法官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知识产权问题,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德城区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以“三强三优”专项活动为抓手,以首善首位为目标,创新机制,联动发力,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2024年,德城区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084件,审结1072件。在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案件383件,同比下降11%;不正当竞争案件18件,同比下降57%。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收案数量平稳下降、结案率和调撤率持续上升的良好局面。

自2022年实施“三合一”审判工作机制以来,德城区法院不断推进专业化、集约化审判体系建设。调配刑事、行政、民事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融合多领域专业优势,构建侵权行为协同治理体系,形成刑事制裁、行政处罚、民事救济的工作合力,确保对侵权行为全方位责任追究。

同时,德城区法院开展“一站一中心”建设,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定点工作站,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巡回法庭,实现多方联动协同治理。与公安、检察院建立会商机制,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与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多领域协作,定期召开府院联动专题会议,形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多方协作机制,有效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健全批量诉讼应对机制,创新实行关联案件披露制度,涉及关联交易的案件,相关信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及时、充分、准确公开,方便公众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监督司法公正性。对批量诉讼案件进行台账登记,实现案件性质准确定位,赔偿数额总量控制。审理的某字体设计公司批量起诉多家公司字体著作权侵权案,通过批量维权案件信息披露,促使侵权方及时整改,推动诉讼方合理维权。

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德城区法院着力提升智能化审判水平,实现互联网远程调解、开庭。完善技术查明手段,借助“版权AI智审”系统、区块链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开展实质性溯源。

创新案例宣传新模式,干警们自导自演,将案件改编为普法小剧本,拍摄成教育短片,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强化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