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化涉企服务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访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勇
□本报记者邓静 本报通讯员李振忠
“市司法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强化涉企服务措施,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为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2月17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勇表示。
以高效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法治体检”机制,选拔优秀律师组建企业合规服务、法人治理、融资服务、用工服务等专业法律服务团队,采取“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有针对性提出法律指导建议,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积极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加强德州市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顾问团工作,组织律师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运用好“德法通”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平台,通过律所查询、服务团队、案件委托、合同下载、法律咨询、惠企政策等6大服务功能板块,公示全市律所和服务团队信息,收录合同范本以及惠企政策,方便律师及中小企业查询使用。强化普法宣传,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开展“法治+金融”法治宣传,采取普法进企业、录制“100秒法律小课堂”视频等方式,提升法治宣传效果。
以高效执法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梳理制定的77项具体措施,推动行政执法标准、流程、行为、文书全面规范。深入推行“全过程服务指导、全流程执法公开、全方位警示教育、全链条整改提升、全要素考核评价”的涉企执法“五全”模式,支持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服务”“执法+宣传”“执法+警示教育”等方面积极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等活动,持续推进“不罚、轻罚”清单和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规范行使裁量权基准。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和资格管理,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办案能力。
以高效复议办理推动涉企案件多元实质化解。谋深做实“德解决”机制,完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跨域通收、全域联动”模式,畅通线上申请渠道,企业等市场主体可以就近选择行政复议机构或者行政复议联系点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实现跨域收案。整合调解资源,丰富“复调对接”方式,受理、审理、决定、履行各环节全流程调解。灵活采取听取意见、现场调查、公开听证、研讨会商、专家咨询等审理形式,实现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审、快结。及时督办回访,对行政复议纠错案件所涉企业开展调研,重点考察企业在不当行政行为被纠错后恢复经营情况、不当行政行为对企业的影响是否消除等情况,实行“一次办理、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控,对案件反映出来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提示函等方式,倒逼依法行政,实现源头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