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舞台剧《禹城大战》精彩上演

日军向八路军投降

马长寿阻止负伤的女儿再上战场

马长寿(左三)加入战斗

晚年的马长寿回忆起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记者刘振兴 摄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庞占英

烽火禹城,史诗重现。4月25日晚,舞台剧《禹城大战》在禹城市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精彩上演。

该剧是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璞平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战》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大型舞台剧,以马长寿为主人公,讲述了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马长寿越狱、辗转回到老家禹城,却因当地日军未及时投降而屡陷险境。当时,马长寿全家仅剩女儿马二妮,马二妮在之后的作战中不幸遇害牺牲,马长寿悲愤交加,继承女儿遗志投身战斗。1945年12月27日,禹城大战打响,八路军与山东人民浴血奋战、取得胜利,成为抗日战争最后一战。

为真实还原禹城大战,主创团队深耕创作,历经数月筹备打磨。在舞台呈现上,他们大胆融合传统与现代舞台艺术,力求再现硝烟弥漫、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演技,生动展现了当年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带领观众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烽火岁月里的热血与悲壮。

“陈璞平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很受触动。到禹城后,看到最后一战的禹城火车站、堡垒,还有水塔上的弹痕,我想,时间在流逝、社会在进步,但这段历史就刻在这里,应该被永远铭记。”该剧的领衔主演、编剧、艺术总监黄宏说。剧中,他以极具穿透力的舞台表演,将马长寿这个角色塑造得血肉丰满。

饰演马二妮的是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者黄豆豆,她生动诠释了民兵队长在战火淬炼中的坚守与成长。这段感人的父女情,这段交织着亲情、信仰与抗争的故事,正是战争年代千万家庭的缩影。多少个平凡的生命守护,才最终换来抗战的胜利、家园的和平。

演出现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将观众瞬间带入历史情境,此起彼伏的枪炮轰鸣与厮杀呐喊响彻剧场。现场观众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时空,切身感受那段气壮山河的革命岁月,在演出达到高潮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参战将领后代萧南溪感慨地说:“《禹城大战》有政治性、思想性,也有艺术性,它不是生硬的、高大上的,而是贴近老百姓的、孩子们能看进去的。我看了这部剧,也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这部舞台剧,是禹城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禹城大战‘八个一’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也是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作品。”禹城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李君升表示,它不仅是一部精彩的舞台剧,更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让观众直观了解具有禹城特色的红色历史,缅怀先烈、赓续血脉,团结实干,携手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