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龙潭村的传说

□张居明

龙潭村位于宁津县城西北12公里,隶属刘营伍乡管辖,明朝永乐二年(1404),张姓从潍县迁此立村至今,现有张、李、郑、刘、梁、杨姓等村民,人口2600余人,共有11个生产小组,是全县最大的村庄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乡、人民公社政府驻地。旧志载:“在县西北古十里,水深莫测,苦寒不冻,相传有龙窟故名。土人建龙王庙于岸,旱潦祈祷之。”其址在今漳卫新河南岸,龙窟已湮,庙也早废,遗迹犹存。

关于龙潭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东海龙王过大寿。这天,水晶宫里装扮的五光十色、金碧辉煌。金色龙案上珍肴异果奇香扑鼻。尤其那鲜艳的蟠桃,个个酡颜醉脸,谁看一眼都会馋涎欲滴。负责守卫殿门的一个虾将,两眼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蟠桃,嘴里不由得流起口水来,他想,这蟠桃吃了会长生不老,吃了能与天地齐寿,何不趁着没人偷吃几个。想到这儿,他一看周围没人,便抓起金盘里的大蟠桃,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第二个蟠桃还没吃完,便传来蟹将的喊声:“龙王驾到!”虾将把那个没有吃完的蟠桃,赶紧咽到肚子里,蟠桃蜜汁噎得他两眼凸出,流出了眼泪。龙王来到龙案前坐定,一眼便发现金盘里少了两个蟠桃,顿时火冒三丈,他怒视着分列两旁的龟鳖鼋鼍鱼虾鳌蟹,喝问:“谁偷吃了蟠桃?”下边鸦雀无声。龙王两道犀利的目光,直视那个守卫殿门的虾将。怒斥道:“谁偷吃了?还不从实招来!”常言道:做贼心虚。那虾将在龙王如电目光逼视下,身子不由自主地筛起糠来。吞吃下去那个蟠桃似有意跟他做对,他这一下跪,“啪”的一声桃核从口里吐了出来。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何话说。旁边众臣,大眼瞪小眼,没敢言声。龙王气得红胡子翘了起来,一拍龙案喝道:“大胆,竟敢偷吃本王寿桃!”“搅了龙王爷的寿辰,该当何罪?!”龙母在一旁气愤地说。“打入水牢。”龙王命道。后来,经一个蟹将说情,龙王赦免了虾将死罪,把他点化为一只蚂蟥。命小白龙带领兵将,把虾将打入远离东海的一个村旁池塘里。塘内水浅而浑,怕他有不轨行动,小白龙张嘴吐出一口清水,再用嘴一吹,那池塘便水深无底、水清如镜。

随后,命两个蟹兵在此看守,并嘱咐道:“池塘虽点化成龙潭,但他可能贼心不死,要严加看管。”虾将被发配到这儿,不但不感龙恩,反而憎恨起龙王来了,他决心修炼成精,寻机报复。要修炼,就得吸食人畜血液。这样,每当夜深人静,趁那两个看管他的蟹将打瞌睡时,便爬进周围村庄百姓家中吸食人畜之血。久而久之,这里百姓人死不知因,畜亡也不知故。一次小白龙外出路过这儿,看到那条虾将变成的蚂蟥长得像蟒蛇一样粗壮,精神抖擞,顿觉蹊跷,回宫向父王禀告。龙王十分恼怒,告诉儿子,这是他吸食了人畜之血才会这样。七七四十九年,他伤害四千九百条人命或牲畜后,就会变成蚂蟥精,到时他会神通广大,力大无穷,难以对付。小白龙说:“我把池塘点成了龙潭,深不见底,水清晶莹,并将池塘边的那个村子命名为龙潭村,以方便找寻。”说完,龙王便命小白龙带路,带着三个弟弟,并其他众臣,浩浩荡荡来龙潭察看。这时一个鳖将报告:“蚂蟥在龙潭里已经待了二十一年了。”龙王听到回禀,如梦方醒,断定他已害了不少人畜性命,于是,速派兵将到周围村庄查询。兵将回来禀报,附近方圆百里之内,人畜尸骨断续皆有,所剩百姓已寥寥无几。龙王听了,内心深感自责。他一面派小白龙带三个弟弟押送蚂蟥到边远的南方,一面带领众水卒来龙潭帮助这里的百姓犁田耕地,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从此,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龙王都会带领他的群臣和水卒来此耕种十日,龙母给大家送饭。方圆百里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二月二龙抬头,龙王耕地臣牵牛,正宫龙母来送饭,五谷丰登太平秋。村民感激龙王的恩德,在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岸修建了一座龙王庙,里面供奉着龙王和他的四个儿子,每天前来进香许愿的人流如织,烟雾缭绕,香火不断。

龙潭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宁津藉著名作家郭澄清创作的一部反映鲁西北人民顽强不屈、坚持抗战的著名小说《大刀记》就有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文中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梁永生的原型就是该村梁姓人。另外,此地还有凤凰台遗址,出土了汉代陶楼,并有特色传统锣鼓队、美食八大碗等,龙潭村种植的巨峰葡萄在方圆百里更是闻名遐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