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建设街小学以书法特色课程促全面育人—— 习字立品 陶志养慧

学校举行全员书法比赛

□本报记者张丽娜本报通讯员段金均

“把‘禾’字瘦身、变窄,长捺改写成一个点,‘口’部缩小、位置稍向上移动,这样写出的‘和’字才更美观。”10月17日上午,在德州市建设街小学六年级一班的书法课上,教师杨文边示范边讲解,50余名学生在台下认真临摹,笔尖沙沙作响。

百年老校翰墨香:书法成立德树人重要抓手

始建于1912年的建设街小学,已走过百余年办学历程。“我们紧扣‘习字立品,陶志养慧’的校训开展书法特色课,就是要让学生在笔墨间学会静心、养成品格。”校长范丽玲介绍,作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学校一直将书法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把书法与文化传承、品格培育深度融合,构建起师生全员参与、教学相长的书法教育体系。

“不只是让学生能写一手好字,更希望他们能在练字中磨心性、明事理。”范丽玲介绍,书法特色课贯穿小学6年,是该校“七好”(立好志、塑好品、读好书、写好字、健好体、务好劳、启好智)校本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

分层教学+三维保障:书法教育落地见效

如何让书法教育真正落地见效?建设街小学的答案是“分层教学”与“三维保障”。

杨文介绍,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写字、跟上进度,书法教学围绕“分层”与“实效”展开。首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书写基础差异,明确分层目标与重点。低年级以“写正确”为核心,侧重兴趣启蒙、掌握基础笔画;中年级聚焦“写规范”,重点讲解汉字间架结构;高年级则追求“写美观”,进阶软笔字学习并结合古典诗词开展创作。

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保障”确保教学落地。课堂上,教师以板书拆解笔法细节,并借助习字软件动态呈现笔画走势;全校还统一设置每日20分钟的固定写字时段,组织全员共同练习,让学生在“学+练”结合中逐步达成各学段目标,稳步提升书写水平。

师生同练+激励赋能:点燃学习书法热情

“要让学生写好字,教师得先过书写关。”这是建设街小学教师间的共识。走进该校教学楼,大厅内陈列的教师粉笔字展板格外醒目。每周,全校教师都会完成一幅粉笔字作品并展出,这些工整的作品不仅是教师书写素养的展现,更成为学生眼中“行走的字帖”。

“我们开展青年教师书法培训,不只是针对专业书法课教师,更是希望所有教师的板书都能成为学生的‘活字帖’。”全国书法教育优秀教师王汉沈说,作为学校青年教师书法培训的指导教师,他介绍,学校专门制定了覆盖全体教师的书法提升计划: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设计针对性培训,帮他们快速夯实书写基础,还定期邀请书法名家到校开展讲座,让资深教师也能持续提升书写水平。

学生的书法学习热情,则靠“看得见的认可”点燃。每月一次的书法比赛、“书法小明星”评选,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活动。“第一次被评为‘书法小明星’时,老师把我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我开心极了。”六年级三班学生郑志诚笑着回忆。从那以后,他每天更加勤于练字,“就想让字写得更漂亮,下次评比还能被选上,让大家看到我的进步”。如今,这种“以评促学、以展激趣”的模式已在校园内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多学生从“要我练”变成“我想练、我爱练”。

“人写字,字亦写人。”范丽玲表示,学校不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练出好字,更借环境浸润涵养品格。教学楼三楼的书法特色长廊里,颜真卿等古代书法家简介、师生优秀作品错落陈列,处处透着笔墨气息。“希望通过这样的沉浸式环境熏陶,让书法自然融入校园日常,成为学生‘习字立品’的无声课堂。”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