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天歌农牧通过智慧养鹅带动农户增收——
鹅产业链奏响致富“向天歌”
工作人员正在为鹅群喂饲料
检查“五龙鹅”生长情况
通过数智化平台查看鹅棚状态
按重量将鹅蛋进行分类
天歌农牧公司鸟瞰图
食品加工间内修剪鹅心
将卤鹅装车准备运往门店
直播销售鹅蛋、卤鹅等产品
□本报记者 刘振兴 本报通讯员 王丁 张为萱 摄影报道
8月28日清晨,在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的山东天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内,工作人员正忙碌而有序地捡拾鹅蛋。
公司大厅中央,一块大屏幕格外醒目——上面运行的鹅产业数智化平台实时呈现全国鹅存栏量、行业动态、价格行情、原料报价等信息,并同步监控各鹅棚内的环境参数。
该厂区主要养殖蛋用品种“五龙鹅”,占地30余亩,建有8栋养殖棚。“目前每天可产鹅蛋3000多枚。这些鹅蛋经工人仔细分拣后,120克以上的优质蛋主要供应德百、家家悦等大型商超,其余部分在合作门店销售,还有一部分加工成烤鹅蛋等熟食,在自有品牌‘老鹅农’门店专卖。”山东天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武介绍。
2020年,王振武从煤炭贸易行业转型,创立天歌农牧,开始从事鹅养殖与产品加工。然而创业初期困难重重,雏鹅成活率低、饲料配比难以掌握等问题接连出现。为解决这些技术瓶颈,公司先后与德州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出鹅产业数智化平台,实现对鹅棚温度、湿度、气体、通风等环境因素的智能化监测与自动调控。这一智慧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鹅的成活率,还有效延长了产蛋期。
与此同时,天歌农牧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成功研发出富含叶酸的新型鹅蛋。经测试,该产品叶酸含量达到普通鹅蛋的三至五倍,且口感细腻、无腥味、香味浓郁,蛋清韧性佳,上市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公司不断取得突破。例如,在与德州学院合作过程中,通过对鹅肝加工工艺进行改良,使原本苦、硬、腥的普通鹅肝转变为软、糯、香的“减脂鹅肝”,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公司产品线已覆盖卤鹅、烤鹅、烤鹅蛋、风味鹅肝酱等多个品类,有效延伸了鹅产业链。
智慧养鹅模式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公司通过技术培训、资源整合与平台化运营,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先后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持续以产业振兴践行社会责任。
“我们正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整个鹅产业不断创新与变革,努力实现从传统养殖向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数智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走上致富路。”王振武表示。
目前,天歌农牧共拥有3个厂区、35栋鹅养殖棚,养殖规模达6万只。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广先进养鹅技术,研发更多新产品。“我们将通过技术革新、全流程成本管控与品质提升,实现养殖效率与产品竞争力的双重提升。同时,通过技术输出与平台共享,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的‘鹅产业样板’。”王振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