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宝赫员工在对健身器材进行检查调试。记者王志伟摄
□本报记者杨鸣宇 苗欣 本报通讯员孟娟
“填入身高体重数据和想要锻炼的类型,机器马上给出方案。”7月24日,在位于宁津县的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体验区,公司总经理刘新利正在为来自济南的客户介绍新款智能跑步机。刘新利说,这款产品像一位专属教练,能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指标动态调整训练方案,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深受高端健身房青睐,月销量稳定在300台左右。这款与Deepseek公司深度合作的跑步机今年5月推向市场,是迈宝赫通过智能化突破同质化竞争的代表作之一。
走进迈宝赫的生产车间,智能化已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APS高级排程系统可自动拆解订单并智能分配工序,工人通过PDA移动终端扫码即可完成报工、领料等操作,让生产进度、工序流转、质量检测等全流程透明可控。工序流转卡与MES系统实时交互,从激光下料到机械臂精准完成焊接作业,每道工序的工时、质量数据均可追溯,形成闭环管理,这让订单执行率较转型前提升50%。
“当市场上的产品还在比拼材质和价格时,我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智能与个性,琢磨怎么让器材‘读懂’人。”刘新利表示,面对体育器材市场功能相似、设计趋同的竞争态势,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功能。在迈宝赫的研发体系中,“产学研协同”是关键词。迈宝赫建立了德州市有氧运动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德州市智能(互联网+)健身器械重点实验室,并在北京、深圳建设两处技术中心,专注于健身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家用健康设备的智能改造。
在迈宝赫位于北京的技术中心,一台力量训练器正在进行调试:使用者握住手柄时,隐藏在握把内的传感器便会自动检测体脂率、肌肉量等身体指标,迅速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若体脂偏高,设备会自动降低负重并延长有氧训练占比;若目标是增肌,则会强化爆发力训练模块。“这就像把专业教练请进了家。”刘新利说,“这种创新设计赢得了国际客商的青睐。”
除了智能技术,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同样是破局关键。设计团队深耕人体工学,针对老人、儿童、女性等不同群体研发专属产品,让每一款产品都兼顾实用性与美观度。这种“千人千面”的设计,让迈宝赫在细分市场打开缺口。“商用健身房要扛得住连轴转,家庭用户要省空间,专业训练室要够精准,不同场景、不同人群,对健身器材的需求各不相同。”刘新利介绍,迈宝赫的产品设计始终围绕场景应用的痛点展开。
在商用领域,迈宝赫的M006智能商用豪华跑步机是“明星产品”。其机身经过处理,负载更高、耐用性更好;21.5寸触摸屏不仅能显示运动数据,还能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教练可通过后台查看会员训练记录,实现精准指导。针对家庭健身,迈宝赫推出一款折叠后占地仅0.4平方米的跑步机,可轻松塞进衣柜或沙发旁,小户型家庭也能轻松收纳,却依然具有全部基础功能。而专业训练室的器材则主打“技术前沿”,如具备四轴联动座椅调节的力量训练器,能根据运动员身高、动作习惯实时调整座椅角度,确保发力精准。
在人群适配方面,对用户群体的细分考量同样细致。“新手怕复杂,我们就推出‘傻瓜式操作’。”刘新利指着一台入门级动感单车说,其屏幕首页只有“开始”“暂停”两个按钮,器材操作界面简洁明了,启动后会自动播放基础动作教学视频。“而资深健身者青睐多样化训练模式与精准数据监测,专业运动员则要求器材能承受高强度训练,且各项参数精准可调,对此,我们均推出了针对性的设计。”刘新利表示。
从宁津县的一家小厂到行业标杆,迈宝赫的成长轨迹,正是德州体育产业发展的缩影。当健身器材不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能感知需求、适配场景、提供指导的“智能伙伴”,当企业用技术打破同质化困局,用细分赢得市场尊重,以迈宝赫为代表的德州健身器材企业也就踏上了进阶之路。正如刘新利所说:“我们想让更多的家庭享受科学健身的红利,让‘德州造’健身器材成为全球市场的亮眼名片。”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宁津县现有相关企业2986家,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市场份额70%以上。当前,以迈宝赫等为龙头的宁津健身器材企业,持续在高端体育装备制造领域深耕细作,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