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陆架征服426口“1字号”井 成就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原标题:

创新不辍成就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大陆架:征服426口“1字号”井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李榕 刘潇 通讯员李强 段风海

“我们专门攻克‘1字号’井!目前已助力国内外426口‘1字号’井成功钻探。”4月3日,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朝辉,指着企业展示墙上醒目的“1字号”井榜单,言语间满是自信与底气。

“‘1字号’井就是在一个新的勘探区块实施的第一口预探井,往往是获得重大油气发现的关键井,也是施工难度最高的井。由于处于‘探索区’,几乎无经验可依。”郭朝辉介绍,大陆架的前身是地质矿产部石油钻井研究所,1998年在天衢新区注册成立,隶属于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长期深耕石油工程固完井工具领域,拥有一系列固完井工具核心技术,在国内高端工具市场份额占比超75%。

2001年,大陆架迎来成立后的首个“1字号”井任务——科钻1井固井工具的研发。科钻1井地处世界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苏鲁”造山带上,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第一井。面对这项艰巨任务,大陆架组建技术团队,深入研究地质条件,完成了该井的工程设计,并为其定制了特殊的承托短节、浮箍、浮鞋、水泥头等一系列固井工具,圆满完成首秀。“可以说,科钻1井的精彩亮相,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为后续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郭朝辉说。

此后,大陆架持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构建创新机制,打造一流研发团队,不断向“1字号”井发起挑战,创下多项国内新纪录。

2006年,为当时亚洲第一深井塔深1井量身定制的特殊尺寸尾管悬挂器应用成功,创下了悬挂尾管重达210吨、悬挂器下深6637米和浮鞋下探8405米3项国内纪录;2017年11月,为川深1井定制的大尺寸内嵌式尾管悬挂器,扛住重载荷、高温、高压等考验,创造了悬挂尾管重达276.7吨的国内新纪录;2021年8月,大尺寸防硫尾管固井工具在元深1井完成首秀,成功攻克该井尾管下入和固井漏失难题,创造了国内该规格工具应用和下深两项工程纪录……

“公司能在‘1字号’井勘探领域屡创佳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郭朝辉表示,作为高端井下工具的引领者,大陆架聚焦油气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专注于石油工程井筒技术领域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支出较上年增长5%以上。以分级注水泥器这一核心产品为例,大陆架于2018年底成立专项研发小组,历经7年,实现产品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跃升,固井质量合格率从65%提升至99%。其中,创新设计的液压封隔器,成功破解产品内部结构缺陷,更适配易漏失、高压差等复杂井况。“不久前,该产品在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中成功应用,这是我们服务的首口超万米科探井,也是极具代表性的‘1字号’井。”参与该井两次固井作业的高级专家王建全说。

眼下,企业自主研发的尾管悬挂器技术已从最初的基本功能型发展到第五代智能控制型;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技术也已成为国内“领跑者”,可与国外哈里伯顿、斯伦贝谢等油服公司的产品同台竞争。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德州大陆架成功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承担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24项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励,获得授权专利310余件,19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固井工具先后在深地塔科1井、羌参1井、鹰深1井、川深1井等426口“1字号”井中成功应用,攻克了油气勘探开发行业中高温高压、高含腐蚀介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