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着力打造特色街区擦亮地域IP 夜市小吃“烹”热烟火经济

夜幕下的德院天街人头攒动,充满烟火气

生蚝烧烤摊生意红火,店主李静忙得不亦乐乎。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胡兵)3月16日,夜幕降临,德城区德院天街夜市开始热闹起来。街道两旁,80余辆自建餐车排列有序,烧烤、奶茶、炸串等各个小吃摊前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息。

生蚝烧烤摊前,店主李静忙得不亦乐乎,精心满足每一位食客的需求。她的小店已经营10年,先后获评2024齐鲁小吃名店、首届2025“风味德城·夜市名小吃”。这样的忙碌要持续到晚上11点多,每天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

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孟繁云表示,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引领下,我市以餐饮经济为突破口,聚焦培育“名宴、名吃、名店、名品”,着力打造特色街区,推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德院天街凭借精准定位与多元业态,成为我市夜间经济的一张名片。

“我们根据不同节假日,组织不同类型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顾客来消费。”德院天街负责人贾峰介绍,德院天街日均客流量超1万人次,日均营业额达30万元,不仅是年轻学生的“社交主场”,更吸引了众多家庭前来体验亲子时光。他们通过差异化布局满足多元需求:网红小吃、国潮饮品吸引学生和市民来消费,亲子手工坊、文创市集则满足了家庭客群的沉浸式体验。

德院天街的活力不仅源于美食,更在于其打造的复合消费场景。德院天街将餐饮与文创深度融合,引入非遗手作、特色工艺品摊位,并定期举办音乐节、文化市集等活动,构建起“逛吃玩购”一站式体验场景。

“我们不仅要流量,更要口碑。”贾峰说。为保障服务品质,德院天街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商户培训,从食品安全到服务礼仪全程把关;引入消费者评价系统,倒逼商户优化服务体验。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名宴、名吃、名店、名品”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品牌孵化、街区改造等措施,培育出多个特色消费集聚区。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租金补贴、举办美食节等举措,助力商户发展,擦亮地域IP。

“餐饮经济是促消费、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孟繁云说,未来将深化“特色街区+核心商圈”联动模式,计划三年内培育10个市级餐饮集聚区,推动夜间经济规模突破50亿元,让“烟火气”持续升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