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冯光华 于斌 通讯员张瑞康)3月10日,山东凯斯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数字化云平台突然弹出一条报警信息:河北曜宸钢结构产线参数887800000129异常。凯斯锐公司技术人员通过云控系统立即确定点位、开启调试,不到20分钟,就通过远程控制将故障排除。
远程诊断的背后,是凯斯锐深耕钢结构设备制造13年的智慧结晶。凯斯锐公司出品的钢结构制造设备装有一枚智能芯片,在云控系统这个“神经中枢”的调度下,实现了远程检测、维修、调试等服务。
从2012年生产平面切割设备起家,到成为钢结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再到拥有53项专利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凯斯锐公司走出了一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企业的华丽变身源自对研发的不断投入。2016年起,凯斯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济南成立软件研发中心和设计研发中心,与当地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开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智能套料系统、智能焊接系统、智能MES系统和云控系统等。
“钢材由传送带进入封闭式操作间,切割、焊接、矫正等工序全部由机器独立完成,总共只需10多分钟。”在凯斯锐公司产品展厅3D大屏前,公司研发总监邱福兴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智能系统应用于设备后,整条生产线只需一台电脑就能控制,精度高、成本低,还能降低污染。
智能套料系统是企业的另一项创新成果。在一台设备前,技术人员启动生产线控制电脑,导入由软件生成的钢结构模型,智能套料系统分析并生成切割代码,通过软件中的原材料库,自动为各接口匹配合适的原材料。“提高原料利用率是行业难题之一,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团队共同研发的这套智能套料系统,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公司生产总监张辉介绍,“这套系统运行40分钟,相当于以前10名技术人员1个月的工作量。”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凯斯锐公司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定制化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石油、工程机械、航空、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
“企业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顺应了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公司董事长赵浩翔表示,“我们聚焦解决占地多、用工量大、环保差、运行成本高、原材料利用率低等行业痛点,不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不仅让钢结构制造设备这些铁疙瘩拥有了‘最强大脑’,也让客户的生产管理走上‘云端’。”
凭借这些优势,凯斯锐公司与中煤集团、中冶建工、武船重工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