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联合开展技术攻关51项,转化科技成果34项
“科技副总”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张志宁 通讯员 芦娜 王中伟)2月5日,位于宁津县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乘用车空气弹簧囊皮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生产设备。“生产线将于4月份建成投用,年产量将达200万件,产值近亿元。”据公司副总经理武成义介绍,空气弹簧之前都是用于高档燃油汽车,量产后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升驾驶的舒适度与操控性。这一新产品的问世,他归功于我市“科技副总”制度的实施。
所谓“科技副总”,是选聘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科技副总”职务,借助专家教授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2024年,在市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24家高校院所的60名高层次人才到我市60家科技型企业任职。其中,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王洪振被聘请到智衡减振科技公司任“科技副总”。去年8月,“空气弹簧专用橡胶配方技术”成功转化,让产品使用寿命提高至500万次。
类似的科技成果,2024年全市转化34项。“科技副总”不仅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还帮助企业全面梳理技术需求、搭建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桥梁等。
去年初,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姬丹丹派驻山东欧迈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整套厌氧消化高效减排装备加工工艺集成攻关”。公司总经理解中博表示,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实现国内首创“沼气干式发酵”技术突破,运行能耗降低50%至80%。“企业选聘一名‘科技副总’,等于对接了一家高校院所、链接了一个资源平台。‘科技副总’及时帮我们攻克了发展瓶颈,让企业走上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之路。”解中博说。
“科技副总”选聘时间为1年,每年组织一次,目前第二批选聘工作正有序推进。市科技局面向全市科技型企业开展岗位征集需求,根据企业的创新需求和研发实际,认真梳理筛选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岗位需求征集汇总后,按专业领域进行分类梳理,向省内外高校院所发布人才需求,靶向匹配相关意向人选。确定意向人选后,围绕入选高校来源、专业领域分布、学历学位职称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产才融合。首批选派的“科技副总”,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9个产业领域。去年共帮助企业梳理技术需求40项,开展技术攻关51项,共建创新平台26个,转化科技成果34项。
“‘科技副总’既能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又能推动高校科研有的放矢。”市科技局局长井为民表示,2025年他们将继续以精准引进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目标,紧扣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链接高校优质人才资源,根据企业需求精准引进高端人才,努力将科技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