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0年孵得金凤凰 ——山东德州培育集成电路产业观察

山东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生产车间

□新华社记者 萧海川

编者按10月17日,新华社播发《深耕10年孵得金凤凰——山东德州培育集成电路产业观察》一文,介绍我市10年来坚持引育结合、从无到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经验做法。集成电路产业板块越做越大、集聚效应显著,成为城市的崭新名片。本报今天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山东省德州市10年来坚持引育结合、从无到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当地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74家,2023年产业营收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21%。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这座鲁北小城的崭新名片。

10月16日,2024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合作(德州)大会在德州天衢新区举行,衬底材料、封装材料、电子特气等领域的100多家国内企业聚首德州。这也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国家级会议第3次在当地举行。

“把这么多国内优质企业和专家聚在一起开展交流合作,证明了这座城市的魄力和前瞻性都非常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说。

德州与集成电路产业结缘可追溯至2014年。德州市副市长陈海明介绍,这一年,全球射频解决方案领域的行业翘楚威讯联合半导体(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十几个候选城市中选择德州开办新厂区。此后,德州的集成电路产业板块越做越大,呈现显著的集聚效应。

2018年,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片产业化项目签约德州。6年来,有研已有7个项目相继落地并投产。“我们的新产品、新产线都放在了德州,这也决定了未来10年到15年的生产布局。”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志瑞说。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政策引导必不可少。《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等核心产业壮大升级。今年1月至8月,山东集成电路器件产量同比增长35.6%。

德州市2023年修订出台了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通过要素保障、落实税收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科技攻关等政策激励产业发展壮大。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全市“一号产业链”,当地绘制了产业发展全景图、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等,编制出台相关意见和专项发展规划,设立产业基金给予重点扶持。

今年5月,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半导体激光雷达及传感器件产业化项目在德州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从砷化镓外延、芯片、器件模组到雷达整机垂直一体化生产的能力,填补当地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空白。

在2024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合作(德州)大会上,16个集成电路产业重点招商项目签约德州。山东朗朗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1亿元的生理音检测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落户德州天衢新区,公司总经理刘国栋说,布局德州就是希望借助集成电路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坚持政府服务到位不越位、锚定产业目标保持发展耐心,让一线产业之花绽放光彩。”德州天衢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的集聚效应愈发凸显,相信不久后就能迎来产业“裂变”,驶上发展快车道。

(新华社济南10月17日电)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