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集激发新活力 非遗剪纸5场大集卖了88万

品年味、买好品,黄河大集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非遗剪纸5场大集卖了88万元

黄河大集上,张建志向市民展示剪纸作品。记者 刘振兴 摄

□本报记者 马乐

踏进腊月门,年味铺满集。1月26日,是山东省巾帼年货节暨德州市第五届“德州味”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开幕的日子。这天早上,张建志整理好所需用品便匆匆赶赴现场。剪纸摆件、卷轴、书签等30多种剪纸产品装满了整整两个大行李箱。

建志剪纸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岁的张建志作为传承人,多年来致力于剪纸技艺的传承与推广。连日来,一场接一场的黄河大集,点燃了城乡冬日里的烟火气,也激发了以张建志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参与的积极性。“非遗就是要走进群众,才能让大家了解、喜欢,才能得到传承。赶集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张建志说。

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带着自己的作品赶了大大小小5场大集,也总结出了一套赶集心得——展示产品的种类要丰富,价格要亲民;想要在众多摊位中脱颖而出,得有互动环节,能随时露两手绝活;就连赶集时穿的衣服也要挑红色唐装,喜庆又应景。

上午10点,大集准时开市,现场张灯结彩,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剪纸、德州窑红绿彩、黑陶等独具特色的非遗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建志剪纸摊位前人流也是络绎不绝。“剪纸有剪技和刻技两种基本技法,按照色彩表现形式分为单色、套色等。”张建志一边动手剪起了窗花,一边介绍着剪纸的相关知识,助手则忙着发放宣传页、招待前来询价选购的市民。

为了迎接龙年的到来,张建志提前半年就精心设计准备了10余种生肖龙元素的剪纸产品,现场一款“龙福”小摆台格外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这个作品巧妙地把卡通龙的形象和书法‘福’字结合起来,精巧可爱,送人自留都很合适。”市民赵静一下买了3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43项、市级186项。“现如今全市上下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重视,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展演、展销活动,我们这些传承人大受鼓舞。”张建志说。在这些天的赶集过程中,有人看到他的现场即兴创作,对剪纸技艺产生了兴趣,希望可以进一步学习;也有些市民对他的产品印象深刻,零售之外还谈成了多笔量产订单,粗略计算销售额达到近8万元。

“多开发些套色作品”“产品包装可以更讲究些”……忙碌之余,张建志不忘取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在上面仔细记录着自己收集到的宝贵建议。近年来,在发展剪纸技艺的过程中,张建志更加注重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设计生产了水杯、书签、团扇等20余种剪纸衍生作品,并入选“山东手造·德州有礼”项目库。

“赶集也是一个向老百姓学习的机会,我可以在交流中获得更多启发。”张建志告诉记者,一次一位顾客询问他有没有能够发光的剪纸摆台,他由此设计制作出了可以充电的剪纸小夜灯,大受好评。

我市非遗年俗活动还在持续火热开展,张建志的“忙年”模式还将继续。“忙些是好事。希望能以新春佳节为契机,展示非遗魅力,将古老的民间艺术重新带回大众的视野,让非遗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张建志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