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锅里的大讲究——“涮”出科学 吃出健康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于海琳摄影报道

近日,气温大幅度下降,“热经济”随之升温。市民除了添衣御寒外,餐桌上的饮食也发生了变化。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了大众消费的最爱。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火锅餐饮都非常热闹,但与此同时,饮食健康问题也随之被关注。

丸子弹性十足或许添加“秘密调料”

“换季式”降温让不少市民在寒冷的夜晚瑟瑟发抖,能煮百样食材、热气腾腾、省时省力的火锅便成了市民们的“心头爱”。日前,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少商超都在显眼的位置摆上了“火锅区”,其中食材、底料、配料,一应俱全,方便市民选购。

“天冷了还是吃火锅最舒服。”市民叶女士正在选购丸子、蟹棒,“孩子特别喜欢这种牛肉丸、蟹棒之类的火锅食材,每次必点。”叶女士表示,最近天冷,家里一周至少吃两次火锅,既方便,又能驱寒。

像叶女士家喜好一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在澳德乐超市的散装食材冰柜前,短短几分钟就迎来了三四位挑选这类涮品的顾客。德州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科副主任医师刘昊雯表示,鱼丸、虾丸、蟹肉棒等都属于仿生食品,观察这类食品包装的配料表就可以发现,像虾丸的配料多为鱼糜、淀粉、水、白砂糖等,有的还有虾粉,但都不含虾肉。

“在制作过程中,商家为了让丸子有弹性,会加入高弹素或者卡拉胶之类的食品添加剂,有些小作坊可能还会加入鱼肉香精、牛肉香精等,这样即使鱼肉和牛肉的成分很少,味道也依然会很足。”此外,“裸卖”的丸子因经常与空气接触,再加上人来人往形成的污染,相比袋装更容易沾染细菌。“这类食品少量食用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但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在家自己动手制作,干净卫生。”

与此同时,刘昊雯也指出,在荤菜选择上,血脂高的可以选择以鸡肉、鸭肉、海鲜为主;体弱怕冷的可多吃牛羊肉,滋补驱寒。“在点菜时尽量以一份荤菜搭配两份素菜的比例下单,营养含量最为理想。”

花样锅底惹人馋,根据体质来选择

除了自己动手外,很多工作忙碌又想解馋的市民往往会选择呼朋唤友,到火锅店痛快吃一顿。清汤、红油、滋补、菌菇、番茄……花式锅底让人眼花缭乱。“我们每次都要点三个锅底,丈夫爱吃红油麻辣,我爱吃番茄,孩子吃清汤。”市民孙女士表示,在外面吃,既免去了清理、打扫,又能丰富涮品选项,所以平时一个月总会有四、五次去外面的火锅店就餐。

“麻辣火锅吃得热辣过瘾,再配上一瓶冰啤酒,这一天的疲惫就都没了。”孙女士的丈夫说道。像他一样的食客并不少,“火锅+冷饮”已成为很多人的标配。但在这一冷一热间,肠胃已经被损害了。“这种冷热交加的吃法对胃黏膜非常不利,特别容易造成胃肠疾病。”刘昊雯表示。

此外,针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火锅锅底,在养生上也有多种讲究。从中医角度出发,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适合的锅底和饮品也有不同。“像痰湿体质的人,可以选择清汤或者菌菇,肉类选择也比较多样,鸡鸭鱼肉没有限制,但是在蔬菜上,建议以白萝卜、白菜、冬瓜、茼蒿为主,饮品可以搭配白开水、普洱茶;阴虚体质的人,要避免牛油麻辣锅底,适当的放点儿玉竹、百合、麦冬等中药材,肉类尽量不要选择牛羊肉,可以多吃山药、土豆、木耳、白菜等,饮品切忌不要喝寒凉的。”

除以上两种体质外,很多女性都属于虚寒体质,“菌汤麻辣都可以,放一些党参、肉桂、生姜这类温补的食材。吃火锅的时候多以牛羊肉为主,饮品可以喝红糖姜茶。”

涮品顺序要纠正蘸料虽小热量高

“每次吃火锅都会先涮肉和海鲜,然后再涮菜解解腻,最后来个手擀面,这一顿火锅才算完美结束了。”小魏身旁的朋友也随之点头,表示认可。询问身边的朋友,你会发现,在“先涮菜还是先涮肉”的问题上,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先涮肉”。

其实从健康的角度看,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错误的。“先涮荤菜再涮素菜,很容易造成嘌呤被过量吸收。”刘昊雯指出,涮荤菜相对而言时间较长,会导致更多嘌呤进入汤内,这时再涮菜,就会附带摄入嘌呤。“此外,之所以不建议在涮火锅时喝汤底,也是因为它的盐分和嘌呤含量太高了。”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包括鱼类、禽类和家畜类在内,成年人一天需要的总量大概在120- 200克之间。“像牛羊肉这类的红肉,不容易消化,对老年人就不太友好。但是它含有大量的铁、锌、维生素B12,对预防缺铁性贫血特别管用。”

“像肥牛、肥羊、猪五花、鱼、家禽类,这类都统称为白肉,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预防血管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选择荤菜时,尽量做到红白搭配。”

“火锅味道好不好,全看锅底和蘸料”,在火锅江湖里,蘸料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油碟、海鲜蘸料、麻酱蘸料、泰式沙茶蘸料……口味之多,不次于锅底。但你别看蘸料只有这么小小一碗,热量可是相当高的。“100克的麻辣味蘸料,热量可以达到1300多千卡,100克的酥性饼干的热量大概是1700千卡。”

很多女性在吃完火锅后总是抱怨,明明吃的不多,为什么反而胖了?其实问题可能就出在蘸料上,在不知不觉间,你摄入的热量就已经超标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