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要多通风,少看电子产品,保持室内湿度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胡兵
供暖季开始后,居民家里逐渐热了起来,可是由于室内空间比较封闭,温度高又太过于干燥,各种“暖气病”纷纷找上门来。
为此,11月17日,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希良通过案例提醒广大市民:要勤通风,多喝水,少看电子产品,保持室内湿度,保证身体健康。
暖气热了,孩子反而爱感冒
近日,8岁的刘小亮(化名)总会不经意间流鼻血,口唇还出现了疱疹,家长观察几天后,发现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因为一吃饭嘴就疼,孩子不愿意吃饭,情绪也变得很烦躁。最后,家长带着他来到德州市中医院治疗。“诊断为鼻渊,辩证为燥邪犯肺证。”刘希良说,观察了刘小亮的情况后,他分析是孩子不能适应暖气房里干燥的环境导致的。他给孩子开了沙参麦冬汤治疗,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生活起居,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房间里保持湿度40%以上,一周后便可痊愈。
刘希良分析,供暖季开始后,部分儿童会出现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可能和家中温度过高有关。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另外,随着室内外温差逐渐变大,儿童在室外穿着很厚的衣服,回到家里又穿着秋衣和秋裤,冷热交替,很容易引发感冒,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流鼻血、嗓子疼、头痛、发烧等。还有的家长总怕孩子会冻着,家里关闭窗户,整天也不通风。预防暖气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充分循环,减少室内污染和病菌的蓄积。通风之后,还要增加室内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摆放几盆水和绿色植物来增加湿度。
喝水不够,慢性咽炎找上门
“屋里的暖气太热了,我喉咙总有不适感,总是咳嗽。”近日,家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杜女士找到刘希良问诊。供暖季开始后,像杜女士这样的患者也多了起来,医生提醒:要注意多通风、多喝水。“杜女士的咽部不适,有异物感,耳鼻喉诊断为慢性咽炎,辩证为风燥痰阻证。”刘希良说,根据杜女士的情况,他给开了沙参麦冬和半夏厚朴汤,并让她在家自行煮食百合鸭梨银耳莲子粥,一周后明显缓解。
刘希良分析说,慢性咽炎很容易被忽视,还常常被误认为是轻度感冒。这导致慢性咽炎没及时调理,变得越来越严重。
刘希良提醒说,抽烟、喝酒、接触过敏原都是引发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教师、销售人员长期过度用嗓,接触粉尘也是引发该病的原因,改善工作环境,出现疾病尽早治疗,能够更好的治愈慢性咽炎。在供暖期间,广大市民要控制好室内外温差和空气湿度,经常开窗通风、多补充水分,谨防被它找上门。
室内干燥,老人易皮肤瘙痒
“冬天,人们的皮肤本来就容易干燥、瘙痒,如果长时间在暖气房内补水不足,就会引发一些皮肤病。”刘希良说,他治疗的一个患者李先生,每到冬季就会出现皮肤瘙痒和脱皮的现象,皮肤科诊断为季节性过敏性皮炎,中医诊断为风燥外侵证。
根据李先生的情况,刘希良为他开了外用中药润肤洗剂,内服消风散,居家服用桑叶麦冬茶,一周后李先生的病情都会有所缓解。刘希良分析说,在暖气房内补水不足,就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断裂,进而引发一些皮肤病。冬季是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多发时节,老年人的皮肤水分缺失,油脂减少,特别是供暖后由于室内干燥,皮肤就更易瘙痒。一旦发生瘙痒,不要过分抓挠,最好直接到医院就诊,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希良提醒说,在供暖季开始后,如非必要,不应该频繁多次的洗澡;也不需要过多使用肥皂、沐浴露过度清洗皮肤;洗浴后要及时涂抹足够的润肤剂;衣物穿着宜宽松透气,使用棉织品为好;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要适当多摄入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食物;要视个人情况适当进行运动。
连续熬夜,小心患上干眼症
“最近,有一名患者长时间在有暖气的房间里打游戏,熬了两个通宵以后,感觉眼睛疼,来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干眼症。这与他长时间在暖气房内盯着电脑屏幕有直接关系。”刘希良说。
刘希良分析说,干眼症分为分泌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前者多见于老年人的眼部疾病——因为年龄增长,泪腺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老年人泪液分泌过少,就容易患上干眼症;而后者主要与环境、职业有关,多见于年轻人,因为熬夜、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导致泪液中的水分减少、油脂丢失,眼睛会感到明显的干涩疼痛。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室内空气干燥,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很容易患上干眼症。
刘希良说,许多患者出现眼睛干涩、酸胀、疼痛等症状,都会买瓶眼药水“解决问题”。其实,眼药水对于轻度的干眼症患者或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根治干眼症。他建议,连续工作半小时到一小时,应该休息10分钟。可以眺望远方,也可以眨眼或者是闭眼,让眼睛休息、放松,缓解视疲劳和紧张的工作情绪。注意作息时间,按时睡觉,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减少追电视剧、看电影的时间,不熬夜打游戏、不通宵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