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格局 聚力跨越赶超——二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落实落细“十四五”目标任务,把规划目标变成“任务书”,把发展蓝图变成“施工图”,根本路径离不开一个“聚”字:聚产业、聚人气、聚资源、聚要素、聚红利,强化“聚”的思维,创新“聚”的打法,形成“聚”的态势,实现“聚”的效应,优化发展格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善于借势借力,广泛聚要素聚资源。德州区位优势明显,是我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有“区位”还必须有作为,只是守着优势“按兵不动”,有也等于无;“动”得不到位或不够,优势的效应就会大打折扣。京沪交通大动脉是南北大通道,也是产业合作大走廊、开放发展经济带。我们要发挥好“大动脉”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各省市合作,携手开拓市场,让德州经济依托京沪交通大动脉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走深走实。要进一步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推进“北接南融、西联东达”,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在深度融合中分享更多制度和政策红利,以战略融入强化德州“十字”枢纽地位。

明确立市方向,科学聚要素聚产业。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围绕构建“541”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三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先导产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医养健康三大新兴服务业。要坚持“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思路,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谋划打响中国食品名市、中国体育名城、中国新能源之都三个城市品牌。

加强协同协作,有效聚要素聚人气。放眼国内城市,凡气质出众、与众不同的城市,打的都是“优势”牌,走的都是“特色”路。德州要厚植优势、彰显特色,走好自己的路、打好自己的牌,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既要承接南北溢出效应,又要形成对东西的比较优势。要充分聚合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和乡村。宁乐庆一体化已经为全市作出了示范,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趋势日渐明显,其他县市区也要尽快加强产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

培育生态优势,持续聚要素聚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协同共进的,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德州因水而得名,要优化水生态,坚定不移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减灾能力,改进雨洪资源利用。大力植树造林,在城市实现“三季看花、四季常绿”,走出平原地区也有“金山银山”的路子。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十四五”时期,我市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要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发挥优势,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开创德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报评论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