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行动:邢庄村里听村民谈发展说期盼 生意要大师资要全

三在行动:邢庄村里听村民谈发展说期盼 生意要大师资要全

“三在”学员在村民周家瑞家了解情况。记者屈大鹏摄

    4月13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第十二批“三在”学员一行15人来到夏津县郑保屯镇邢庄村学习锻炼,践行“三在”精神。
    在村民刘庆彬的院中,两台羊绒加工机正在高速运转。 “根据不同的品质,成品羊绒的生产周期在20天至40天之间。”刘庆彬介绍,每300公斤粗羊绒能加工出70公斤成品羊绒,每台机器每月创造利润2000元以上。问及刘庆彬今后的期盼,他说:“这一行我已经干了12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现在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争取上级的好政策,把生意做大。 ”
    村民曲志清近些年来一直在做摩托配件加工生意,在他的车间里,6台摩托拉线加工机正在运行,黑色的成品闸线被机器源源不断地“吐”出来。 “这些机器将黑色PVC颗粒用高温融化,使之均匀覆盖在钢线上,再用冷水加固生产出闸线。 ”曲志清一边收拾新生产的闸线一边说。据介绍,每台机器每天能加工2吨成品,每吨成品能卖到4000元以上。“我们村经营摩托车配件产业的还不多,我希望能够将这一项目推广做大,带领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曲志清表示。
    走进邢庄村运河小学时,学生们正在进行课间活动。校长王振岭介绍,运河小学是2012年改建并启用的,辐射周边6个自然村,现有学生570人、教师28人,基础设施基本配齐。“现在我们学校专业教授音体美的教师几乎没有,师资缺口还很大,希望有更多的政策向我们倾斜,让孩子们能够更全面、更健康地成长。 ”
    邢庄村党支部书记曲传存表示,现在政策好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村里部分群众已经“上楼”。下一步,村干部将继续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本报记者 于斌 李智群 屈大鹏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