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行动一线传真:儒学讲堂走进杨西川村

    10月21日晚7点,在宁津县时集镇杨西川村村委会会议室内,由德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成志主讲的第六期儒学讲堂正式开讲,为父老乡亲送去一道别样的“精神大餐”。
    从5岁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整个会议室座无虚席。 “听说今晚有个儒学讲堂,我们夫妻俩放下碗筷就过来了,想长长见识。 ”杨西川村村民杨连忠对记者说。
    “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文化教育并未及时跟上,典型例子表现在子女不赡养老人、不懂得什么是‘孝’,不懂得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课堂上,史成志用通俗易通、简洁朴素的语言向村民讲授了儒学经典,并对儒学中的孝老爱亲、文明礼仪等作了重点讲解。
    讲堂结束后,在该村经营苗圃的大柳镇石东村村民段会臣仿佛还沉浸其中,他坦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这堂课讲得很生动,听得明白、容易接受,让他学会的不仅仅是道理,更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如何让传统文化扎根乡村,在每个人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目前很多乡村正面临着文化的缺失,如何让新时代的农民在富了口袋之后富起脑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传统儒学经典就是一剂良方,因此我们开办了这个讲堂。 ”史成志说,希望这样的讲课能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通过“知孝顺,守道德,懂廉耻”教育,最终实现个人和德、家庭和睦、乡村和美、社会和谐。
    今年9月,我市正式启动了儒学讲堂,共招募11名儒学讲师志愿者,至今已成功举办了6期。明年上半年,我市将在各县市区设立试点,下半年在全市集中推广。同时,欢迎有爱好、有研究、有心得、能实践,并且有志于义务讲解的儒学人士积极报名,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更好地传承。
    □本报记者 王秀青 李静 本报通讯员 孙久生 王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