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联系点:禹城市辛店镇 “三新”和风吹进偏远乡镇

\
分类垃圾箱在整洁的村庄内随处可见。

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邢飞飞 摄影报道
 干净整洁的道路在村内延伸,整齐的民房旁,崭新的路灯、分类垃圾箱有序摆放;村内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尤其是夜幕下的社区广场上,循着欢歌笑语望去,随处可见农民舞者;以“繁荣文化之星”“助人为乐之星”的广告灯箱亮起时,总会引得村民驻足观看:“榜样在我们身边……”
  5月16日,记者来到禹城市辛店镇,分别走访张焕、张西尧、大秦等社区,感受“文明”引发的后续效应。

[新环境] 村容整洁农村保洁“城市化”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许多人对农村环境的印象。走在辛店镇多条乡间公路上,记者发现这里的村道干净、整洁,村民的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更令记者惊讶的是,农村社区的街道上竟有制作精美的分类垃圾箱,民房的巷子内也放置有“一绿一蓝”分类垃圾桶。16日下午2点,记者在该镇张焕社区走访时,恰好看到村民刘大姐在倒垃圾,只见她将垃圾分别放入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内。这一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现在老百姓也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社区也经常宣传,毕竟爱护环境我们都有责任。”刘大姐说,她将生活垃圾放进了绿桶(可回收),一些废电池、农药瓶放进了蓝桶(不可回收)。
  张焕社区仅仅是辛店镇乡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该镇对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努力达到村庄布局协调美、村容整洁生态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五美”标准。在辛店,像这样的垃圾桶,平均13.5户就有一个。同时,为了不让广告“漫天飞”,镇上还在社区设立了供群众贴广告的“广告牌”。

[新生活] 多功能活动室内看书学习上网挺惬意
  辛店镇大秦社区的多功能活动室很出名。在那里,村民可以借阅科普、农业类以及生活方面的各类书籍,活动室的免费“wifi”也给群众带来不少乐趣。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到下午四点半,“四点半课堂”总会响起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据该镇党委书记王涛介绍,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群众打工挣钱是为了孩子,而打工时又无法照顾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党委政府为群众解决好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作业无人辅导的实际问题。”
 在社区活动室院外,不少农闲的村民掏出智能手机,习惯性地“蹭网”。据悉,该镇几乎所有配置电脑的社区活动室都能对外免费上网,今后越来越多的惠民措施也将落地。

[新风尚] 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
  “李秀梅,女,特长‘文艺’,服务内容广场舞培训,联系电话……”这是张西尧村村民义工的“菜单式”服务公示牌,群众有需要,只要拨打相应电话,就会有人上门免费服务。
  该村老支书介绍,该村的义工传统由来已久。以前村集体收入较少,为完成修路、挖河等公益事业,群众自发出义工。近几年,村内建起了预制件厂,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出义工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截至目前,已连续出义工11年,并将义工制度写进了村规民约,并通过村民会议评议各家义工出动情况,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群众的文明,需要政府的昌明。”王涛说,他们将全镇89个村分为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和美丽新农村3类标准,将分别给予奖补,调动群众积极性。同时,深入开展“四德”评选,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明常在。

|民情日志|
  “乡村文明”绝不仅是简单的环境整治。记者通过深入基层、入户走访,看到了辛店镇百姓享受着“城市化”的生活,不论是村容村貌,还是乡情民风都发生了巨变。
  “群众的文明,需要政府的昌明。环境好了,乡风自然文明,群众自然满意。”座谈走访期间,这句话一直挂在该镇党委书记王涛嘴边。他说,群众是活动的载体,如何赢得群众的支持,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政府为民办事、办好事,乡村文明无疑成了最好的折射点。同样,正是有了这样的高度,该镇的乡村文明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最重要的是当地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
  从道路、村容村貌的硬件,再到群众生活环境的软件,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从“四德”评选,到乡风文明,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辛店这个位于禹城市最北端的偏远乡镇已开始“蜕变”,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