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张元标村投资70万元建起800平方米的高标准桑葚烘干房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王志李松隆

    5月29日早上7点,乐陵市西段乡张元标村59岁的贫困户张民魁一早就端着两簸箩桑葚出门了。不一会儿他来到村中心的桑葚烘干房前,此时已有三四个村民等在那里了。
    等他们将烘干好的桑葚取出后,张民魁便把自己带来的桑葚一层层铺在烘干机架子上。“明天早上7点就能来取桑葚干了,俺今年可不用为桑葚放不住发愁了。 ”张民魁擦了一下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说,“以前,每年产的1500多公斤葚子一多半卖不掉都烂了,可心疼了。现在经过烘干,不但容易储存,还能当药材往外卖。”他直夸乡里引进的这个扶贫项目,扶到了大家伙儿心里面。
    张元标村土地沙化十分严重,种植粮食作物收成极低。然而这种土质却适合桑葚生长,自清朝道光年间起,该村就开始种植桑葚了,并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鲜桑葚成熟后摘下来仅一天时间就会腐烂变质。产量多,但除了零卖没有别的销售渠道,多数烂了,指着卖桑葚根本挣不到钱。”该村村支书张世严说,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只剩一些孤寡病残老人依然靠种桑葚为生,日子越过越穷,有的甚至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村里的29户贫困户大都是这种情况。 ”
    张元标村的现状引起了西段乡党委的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外出考察发现,鲜桑葚虽然价格不高,但加工成桑葚干后,因为较易储存,还有一定药用价值,每公斤可以卖到36元左右,比鲜桑葚翻了10倍还多。 ”党委副书记曾范杰盘算着,600亩桑葚林、年产量60多万公斤,若能把这些转变成实际经济收入,村民年人均收入十分可观。
    今年2月份,西段乡帮助张元标村申请到了扶贫专项资金70万元,修建起占地800平方米的高标准桑葚烘干房。“烘干房一次能烘干2500余公斤桑葚,完全可以满足贫困户们烘干桑葚的需求。 ”项目负责人康苗介绍。“作为扶贫项目,桑葚烘干房将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其他果农使用烘干房我们将收取一定费用,并全部贴补给贫困户。 ”曾范杰说。不仅如此,乡党委还提前找好了销路,跟河北、安徽两省的药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约。“今年就下了4500公斤的订单,订单名额优先提供给贫困户,每户100公斤,预计可以为他们增收4000元以上。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