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有个村官“雷锋班”

 志愿者张振(左)是“雷锋班”的“新兵”,她正在给老人们讲故事。高汝宝摄

志愿者正在给老人们打扫卫生。高汝宝摄

  □本报通讯员 高汝宝 赵雪飞

    在禹城市梁家镇有个出了名的 “雷锋班”——扬帆青年社。他们的成员是毕业后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创建两年来,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村镇社区,所到之处给人们送去了雷锋般的温暖。

    3月1日,禹城市梁家镇扬帆青年社又添3名新社员。该青年社的党支部书记马涛高兴地说: “社团现在已经有39名成员,各个都年轻有为,我们这可是个名副其实的村官 ‘雷锋班’!”

  创意源自责任

    说到社团的成立,还要回到2009年。

    当年, 8名怀着共同志向的大学生来到了梁家镇工作,一时间在镇上沸腾起来。 8名青年才俊,很快便成了镇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欣喜之余,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很多人对于他们的到来也多少存在 “偏见”,认为他们作为天之骄子,稚气未脱,很难留在农村工作。

    而他们自己却觉得,既然选择来农村,就是为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渴望在农村寻找属于自己的宽广舞台。

    很快,几个人便有了成立青年社的想法。大学生村官彭珍说: “我们青年人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用自己的学识去帮助农村那些困难人群是我们的责任。”

    于是, 8个人吹响了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集结号。他们给成立的青年社取名为 “扬帆青年社”,传承雷锋精神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同时,充分利用青年社这个平台,将 “做好事”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开启青年人弘扬雷锋精神的新的征程。

  志愿者在行动

    “刚到敬老院搞活动的时候,我们以为是一群毛头孩子在瞎折腾,摆样子,没想到,这一折腾就是两年多。”梁家镇敬老院院长马秀金说。

    每到周末,社团的成员们便来到马秀金的养老院,为老人们洗衣服、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如今,老人们已经和社团的成员很熟悉了,无话不说,而定期来为老人服务,也成了社团的一项日常活动内容。

    国屯村的马万峰在村里有一个养猪合作社,靠养猪发家致富了。但是猪产生的粪便却让他头疼不已,猪粪堆在附近的树林里,严重污染着村子里的环境,遭到附近村民的一致反对。老马有苦难言,因为他实在不知该怎样办。

    青年社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个情况,他们理解马万峰的无奈,经过商量,为老马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搞有机蔬菜,不仅消耗了猪粪又增加收益。在他们帮助下,老马建立起国屯万峰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有机蔬菜大棚扩大到15亩,一年收入净增40万元。

  小社团撑起大舞台

  在梁家镇政府的带动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扬帆青年社中来,他们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现在,社团从当年的8名大学生村官已经发展到 30多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班”。 “哪里有需要帮助的群众,哪里就有我们青年社的身影。”扬帆青年社党支部书记马涛告诉记者。

    从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到田间地头的农技指导,再到协助群众搞特色种植, 2009年扬帆青年社成立以来,他们先后协调企业为敬老院捐款 1.5万元,开展农业技术指导300余次,接受法律咨询163次,先后帮助 200多户群众发展起特色农业。

    经过两年多的锤炼,扬帆青年社已经褪去了青涩,渐渐成长为一个有成熟活动计划的雷锋团队。眼下,志愿者们正准备着把农田技术送到老百姓手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