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齐河 云廷臻

云廷臻,男,1996年4月生,齐河县胡官屯镇云庄村人。2016年通过网络直播免费教学,许多无业人员及残疾人士通过学习扎刻技艺,获得了一定的收入来源。2020年创立云工坊扎刻技艺工作室,为广大学生、群众、职工讲解扎刻文化,弘扬扎刻技艺。他先后被评为“德州市乡村好青年”“德州市文化之星”“齐河秸秆扎刻”市级非遗传承人、德州最美青年等;作品先后获得2019山东非遗+旅游文创大赛一等奖、“人民艺术家”网络评选优秀奖等;2021年作品《云工坊、扎刻宫灯》被评为“天工开物·齐鲁匠心”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由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巧手做“平安”  文化重传承

“快过中秋节了,今天我教大家做的是扎刻平安扣,祝愿大家在新一年健康平安。”8月6日,在华店镇文化站二楼,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廷臻一边向前来学习的群众发放自制的工具和制作材料,一边介绍起扎刻技艺的由来。

在云廷臻一步一步地教学指导下,本来看着松松垮垮的竹棍,在双双咬合后结构既稳又紧。不到15分钟的时间,家住阳光花园小区的居民陈丽第一个做出了平安扣的雏形。陈丽高兴地向周围人介绍自己的制作心得:“做这个扎刻靠的不是手劲儿,而是巧劲,不要怕砸坏,胆大心细,前两步会了后面的自然也会了,环环相扣,我跟你说是这样使劲。”陈丽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教其他人。很快,就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制作成功的人。最后,大家在一声声“原来是这样”“我也成了”“原来这么简单”的欢呼声中,都成功做出了扎刻平安扣。

教学虽然只有40分钟,但是对云廷臻来说,能让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在15分钟内做成最简单的扎刻作品平安扣,他在背后付出了五六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做出更好的扎刻作品了,而是想让更多人认识扎刻、了解扎刻,让非遗扎刻在当下‘活’起来,并且还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了推广扎刻技艺,长期以来,云廷臻不断思考着如何让扎刻大众化、教学如何让人们更容易上手。

为此,云廷臻编写制作扎刻作品的教程,将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的扎刻技术,录制成小视频,供扎刻爱好者免费学习交流。今年,他还专门定制了扎刻制作机器,专门制作扎刻原材料,成套推出“蝈蝈笼”“平安扣”等扎刻制作套装。

不忘初心  手工艺人的坚守

自2020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他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深入社区、乡村、学校等地方,为广大学生、群众、职工讲解扎刻文化,让他们动手学习扎刻技艺,让扎刻技艺得以传承。在志愿服务队伍中,他还负责组织协调各类志愿者参与送文化活动,志愿活动主要面向社区和农村,组织活动时,他讲究方法,方式灵活,合作意识浓厚,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在送文化演出时,他与各社区与村联系演出时间、场地,起草活动方案、应急预案,联系音响、交通工具,人员紧张时兼任主持人。同时,在与各社区、各村领导、居民进行沟通,详细了解社区、农村文化现状,积极听取百姓声音,大家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提出建议,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基层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为志愿者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自己身份的意义,道德素质必须过硬。在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类文化骨干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争取机会去省市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竭尽所能做一个合格的文化志愿者。

有支持,有成效,光明的前景让云廷臻对扎刻技艺推广充满信心。“今后,我一方面会继续推进扎刻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扎刻技艺;另一方面,想跟残联等对接,通过扎刻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改善残疾人就业和生活状况。”云廷臻表示,希望让扎刻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转化为可以被公众接受的文化产品,甚至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齐河文化符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