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陵城 纪俊英

纪俊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11月出生。现任德州市陵城区福地食品厂总经理,2014年,纪俊英创办了食品厂,主要经营野菜水饺、野菜茶、野菜泥和冷鲜野菜等系列产品。创业五年来,她以回报社会为目标,为四十多名本村和周围村庄不能外出务工家庭的妇女解决了就业,增加了她们的家庭收入。2017年,创建了扶贫车间,吸纳了3个省定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这里打工。曾荣获“山东省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动人”“德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野菜救了丈夫的命

纪俊英27岁那年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与丈夫刘传顺跨进了婚姻的殿堂。不曾想,厄运却悄然降临。婚后不久,丈夫刘传顺就得了肾病,后来发展成肾病综合症,最后被确诊为尿毒症。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陷入了亲人被病魔折磨,家庭债台高筑、举步维艰的日子。

“回家吧,要不然人就回不去了!”。98年春节前夕,医生下达病危回家准备后事的通知后,纪俊英带着丈夫回到了老家。得知情况后的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并送来鸡蛋、鲜奶等营养品,还有送来从地里挖的各种野菜,并告诉她“这是老辈子人传下来的偏方,不好治的病吃这些东西能增加抵抗力。”纪俊英抱着尝试的态度,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用野菜熬制的中药来调理丈夫的身体,长期坚持下,终于奇迹发生了,刘传顺身上的浮水消退了,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纪俊英高兴之余对这不起眼却救了丈夫命的野菜产生了敬畏之情。

嗅到野菜商机

丈夫的病情得到控制后,纪俊英便对野菜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她发现曾经无人过问的生长在田间的野菜获得了城里人的青睐,成了“贵族菜”,城里餐馆售卖的用野菜做成的打着保健养生招牌的菜肴,价格高得令人咋舌,眼光敏锐的她看到了潜在的商机,萌生了种植野菜致富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去实施,这是纪俊英的一贯作风。2012年她流转了村里的60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野菜。但是创业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在庄稼人眼里种植野菜是不务正业,不仅村里邻居们不理解,父母也难以接受。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地理的野菜要么旱的不出苗,要么就淹死,眼看着投资打了水漂,自己也开始着了急。可开弓没有回头箭,种野菜是纪俊英认定的事,摊子已经铺在这里了,怎么能轻言放弃,干,有希望,不干,家就会因此陷入困境。其实,面对一道道坎儿,她徘徊过、惆怅过,但是,看着重病的丈夫和未成年的孩子,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为了能摸清和掌握野菜的科学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她搜集翻遍了有关种植技术的书籍,了解土壤的土质以及野菜的生长习性,掌握各种野菜适宜的土质、温度及水分,并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种子苗试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秋天终于试种成功,蒲公英、车前菜、苜蓿、荠菜、雪樱子、面条菜等多种野菜长势良好,初见成效。

成立野菜食品厂

“野菜药食同源,可以做菜,长期食用还可预防及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发展野菜产品前景广阔。”种植成功后,纪俊英不满足于简单的冷鲜野菜销售,她想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野菜深加工,研制适合大众口味的野菜水饺和高品质的野菜茶、野菜泥等系列产品,真正将野菜做大、推广出去。于是她就盘算建厂房、进深加工设备做。

“咱们刚过上平稳的日子,你这一折腾,不但把多年干装修的积蓄全搭了进去,贷款加借款,还要背负30多万元的债务。”深感幸福来之不易的父母强烈反对她上设备。“我陪着你折腾,大不了咱从头再来。”最终还是丈夫刘传顺说服了双方父母,支持她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了下来。好的市场离不开好产品,好的产品离不开专家,她聘请专家研究野菜水饺和其他野菜产品的制作。为研制出家常口味的水饺,光试验品就在冷库里堆成了小山。一次次失败终于换来成功,她们研制出了适合大众口味的野菜水饺 和 高品质的野菜茶、野菜泥、冷鲜野菜等系列产品。接着,纪俊英建起了厂房,成立了福地食品公司,野菜食品走上正式运营的轨道。

用行动回馈社会

作为厂子的老板,同时又作为厂子的业务员,纪俊英艰难的上门推销,寻找本地经销商的过程中,吃到的闭门羹不计其数,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后来,她去济南开发市场,样品送了一家又一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确定了几个长期客户。这些年,纪俊英参加各种展览会,结识外地客商,她一步步把自己的野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她的野菜系列产品已经在北京、南京、石家庄、济南、唐山、临沂等9个地市有稳定的市场,并在山东、河北发展了13家连锁店。

如今纪俊英的野菜食品生意搞得风生水起,经济效益节节攀升,但她却没有小富即安,因为始终没有忘记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给予她的巨大帮助和关怀,现在她要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纪俊英说:“大家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全心全力,现在我最富有的资源就是野菜和野菜产品,乡亲们谁家有病人需要吃野菜,我都免费供应,妇女姐妹想来我厂子干活,我也双手欢迎”。现在,她在注重公司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妥善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庄不能外出务工的家庭妇女,从野菜种植到加工、销售,厂里固定工人40多名,季节性用工最多达到70多人,月工资最高的3000多元,让农村妇女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解决了他们照顾家庭和工作两不误的难题,自己也因此成为当地的巾帼创业典型。

来源:陵城区精神文明指导中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