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庆云 ‌高广里

高广里,男,1994年12月出生,德州市庆云县崔口镇齐东南村的一位普通小伙子,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分校,毕业后毅然选择走向四川大凉山深处支教,走进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帮他们实现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梦想。

果敢决断的行动

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大概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个基本问题:人,如何安排好我们这个最难安排的生命?或汲汲于利劳心劳神、或不忮不求清风朗月,或随遇而安踏实朴素,答案不尽相同,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若舒适与挫折并存,很多人会选择舒适,若富有和穷困并存,大多数人会选择富有。人受困于环境的导向、社会的驱迫,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就在面临自身未来生存发展境遇的选择时,高广里选择走向艰苦穷困的大凉山,开启他的支教旅程。

在高广里大学毕业之际,秉持着做有意义事情的信念,他打开中华支教网页,当看到那一个个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纯真的笑脸时,他没有过多的考虑山区里的生活困难、物质贫瘠,毅然决然的提交了支教报名表,果敢决绝、行动坚定的走向四川大凉山的山区学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坚定无比的信念

高广里在大凉山索玛花阿尼村小学支教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耐心、细致、谦逊,学校里的大小事务他都处理的得心应手,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他都关心。工作中他是老师,给学生们传道授业;业余时间他是一个大孩子,跟学生们同玩同乐;生活中他是家长是朋友,关心孩子的成长、疏导孩子的心理。孩子们亲切地叫他“高爸爸”,但实际上他今年也还不到30岁,自己还是一个尚未结婚也没有孩子的大男孩。

在执教生涯中,他克服了很多的艰难困苦。有一次,艰苦寒冷的教学环境使他的手被冻得像个刚蒸熟的紫薯馒头,有的地方已经生疮流脓,本就瘦弱的他让人格外心疼。肿胀的手背和手肘提示着他山区的寒风有多刺骨,但是他并未因此退缩,他手一消肿就立即返回安曲小学继续工作,他知道在寒风侵袭的校园里,他的学生还在等着他教授知识。

艰苦的生活并不能让他退缩,只会更加坚定他的决心。无论是上下山背生活物资,还是连夜冒雨背送紧急资料,对他来说都只是美好生活的一个小插曲。他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次一个住校的学生突发急性肠胃炎,他们三个老师连背带抱,本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在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内就到了医院,孩子紧急就医及时从而保住了生命,得知结果后,高老师留下了欣喜的眼泪,生病的孩子用病弱的小手为他擦拭着眼泪,他说这一刻的他很幸福,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无微不至的关怀

山区里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在山区支教除了老师这个身份之外高老师还常常扮演着“父母”的角色。高老师说,孩子们年龄小,在很多时候真的不放心让孩子独自面对,比如到医院抽血化验时,孩子们就会比较害怕,可一旦老师在他身边,孩子也就会更加坚定的去面对,老师的陪伴是孩子勇气的来源。类似这样的事情,高老师已经数不清干了多少次,他也因此又多了一个称谓——“高妈妈”。六年来,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师生感情的不断升华,“高老弟”等一系列的名字也应运而生,他已深深地扎根山区,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重要一员。

担当奉献的精神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繁杂,各种信息、欲望、名利等在人海中翻腾汹涌,人们难免沾染了浮躁,浮躁的心会本能地趋向于舒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老师背向而驰、拒绝舒适,在物质贫瘠、娱乐同样贫瘠的地方支教六年。这期间有不少人跟他说:“你这都不是正式工作,这是在浪费时间”。而他自己却坚信这份经历无比珍贵。在谈及为什么选择支教并干了这么长时间时,高老师说:“其实有时候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每到学期末的时候就会很清晰地看到答案,孩子是我留下来的最大动力,既然选择了孩子,就意味着选择一份责任,尽力做好自己,才不负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有一次家访路上中途休息时,一个孩子看着对面的大山跟他说:“我想出去看看”。孩子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使他陷入思考并为之深深动容,他不确定孩子将来是否真的可以走出大山,但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奉献就多一分希望,他愿意为实现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心愿停驻在此,做孩子们的摆渡人。

在高海拔的大山里,无论是天气还是生活都需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寒冷的冬天,学校停电停水,为了让孩子们吃口热乎饭喝口热水,他自学电路知识修电,带着孩子漫山遍野找水,修复冻坏的水管,刺骨的寒冷也敌不过对孩子的热情,即使是手冻坏了亦不能退缩,因为还有许多孩子等着一顿热乎饭、一口热水呢。自从到了大山里,每年冻手冻耳朵都成了一种习惯了。每每被问到这样值吗?他总是会说:“没有什么值不值,既然来到这里,我就要对得起孩子们那一句“高爸爸”。

高老师认为山区里的孩子需要他,他在大凉山虽然辛苦,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对这里的孩子而言很有意义,这也是支撑他坚定走下去的不屈的信念。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