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陈文林

□陈焕然

伯父陈文林去世12年了,但他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无法忘怀。

我刚记事时,家里有奶奶、因当兵成家较迟的伯父、父亲和母亲、哥哥,一家6口人过着平凡而和睦的生活。伯父脾气好,对孩子们非常疼爱,我和哥哥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伯父1926年5月出生在乐陵市杨盘南街一个农民家庭。他高小毕业后不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清风店、石家庄、太原、张家口、平津等战斗和战役。开国大典后所在部队在京郊休整,他回家探亲,返回时因部队换防失去联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再次应征入伍,后于1953年底复员回家。我印象中,伯父中等身材,圆方脸,皮肤浅黑,不胖不瘦,双眼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洪亮,走路脚步很轻。平时穿一身灰色中山装,后来洗得褪了色,破了打上补丁还一直穿在身上。尽管生活在农村,看上去却像是在城里工作的人。

伯父身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他思维敏捷,性格幽默。无论在集体参加生产劳动,或在街头巷尾与人唠嗑,还是和家人朋友相聚,只要有他在场,那里的气氛便一下子活跃起来,笑声不断。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和别人味道不一样。有时见人见物触景生情,出口成章,引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当逗着别人笑时,他自己的表情却非常平静。一年夏天给村里割麦子,每户分了两畦,由于伯父家孩子小,劳力少,自己干活手头也慢,到了天快黑时还剩下一大截没割完。伯父人缘好,那些已干完活的乡亲们已累得精疲力尽,但还是纷纷过来帮忙。伯父说:“大伙都给我受累了,割到头我给你们买好烟卷抽,能钻的咱抽‘千佛山’的,能拱的咱抽‘大秦岭’的。”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连说带笑,一会就割完了。那些年,我老家每年都赶会(商品交易会),街上包子铺常请伯父站前柜(卖包子),由于他能说会道,他的柜台前像看戏似的围得人最多,卖得包子也最多。包子一熟,他就吆喝起来:“新出锅的热包子来了,一个包子两个馅,羊肉丸,猪肉片,红彤彤的香油来拌馅,油又多肉又肥,不吃包子你赖谁?”他善交际,朋友多,是当地有名的经纪人。那时农村集贸市场大宗物品交易,如牲畜、木材等都需要经纪人。伯父了解市场行情,办事又公道,只要他一参与,这桩买卖一定能成交。有些买卖成交后,买卖双方都愿意拿出点酬金来答谢他。伯父说:“都是帮忙,不要,不要!”经再三推辞后才将酬金收下。如果遇到熟人朋友,他就是一个热心肠的志愿者。即便年近80岁他还能骑自行车到十几里外去赶集。

伯父是优秀的民间文艺人才。在部队时,他就在宣传队并擅长扮演丑角。在我的老家,自古以来就有“跑玩意(秧歌)”的传统,每到重大节日都会进行演出。伯父不仅是组织者,还兼任主演“傻老婆(媒婆)”,在当时那真是出了名,甚至十里八乡以外的百姓也跑来观看他的表演。我们村演的“跑玩意”是一个迎亲节目,有旱船、傻小子、西游记人物、八仙等几十个角色,伯父演的傻老婆最为动人。演出之前,他会精心化妆,带上女人的假发,脸上涂上粉,画上一个铜钱大小的黑痣,穿上浅蓝色的大襟袄,还有两个凸起的“乳房”,肥肥的裤子,下边系上绑带,穿上红色绣花鞋,手里拿一个大蒲扇。当秧歌锣鼓响起,演员有序出场,只要伯父一亮相,顿时掀起一片呼喊声、叫好声。他扭起来步态轻盈,手、眼、身体相协调,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是戏,随着锣鼓点节奏表演的花样不断翻新,演出间不时逗个乐子,引起阵阵笑声,令观众大饱眼福。伯父的演技别人难以模仿,在当地独树一帜数十年之久。

伯父晚年家庭幸福,子女孝顺,四世同堂。我回家时经常去看望他,和他拉起家常,他最惦记的就是怕祖辈的“跑玩意”传统丢掉了。为此,他教会了儿子、孙子,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我六弟陈焕滨(伯父三子)继承父业,担负起村秧歌队的负责人,并发扬光大,自己办了七届村民春晚,我村的“跑玩意”也走出了乡村,多次到乐陵、德州等地表演并获奖,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两次上了中央电视台,今年元宵节参加了山东省民间艺术展演,以实际行动圆了伯父的心愿。

每当想起伯父,我心中总是充满了崇敬和思念之情,仿佛他就在我身边,和曾经一样言谈说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