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基层卫生院向“家庭医生”转型

    这是宁津长官镇卫生院手术室,这间现代化的手术室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已经能够满足中小手术的需求。记者 刘振兴 摄

    1996年,意气风发的医科毕业生张俊冰带着“给百姓送健康”的理想来到宁津县长官镇卫生院。这是宁津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卫生院,也是宁津县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
    当看到卫生院那间简陋的平房手术室的时候,他的一腔热血立刻被浇熄了。在德州医院实习过的外科医生张俊冰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手术室,“完全无菌条件肯定达不到,更别说其他的设备了。”
    老大夫甚至还给他讲了让他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了抢救病人,老大夫曾经在农民的炕头上做过阑尾手术!
    当书本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时候,张俊冰迷惑了。
    让他迷惑的事还有很多:长官离县城有二十多公里,上世纪90年代末,交通工具和道路情况,都不是很理想,但人们有了病还是愿意花很长时间去县城治病。一些孕妇、骨折等的日常检查,因为设备落后,检查效果较差,医生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县财政紧张,卫生院20多名医护人员自收自支,整天在医院里忙活。至于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等工作无从开展。
    就在这样的迷惑与坚持中,张俊冰迎来了长官镇卫生院的春天:2005年,宁津县利用省、市投入,对长官镇卫生院进行改造,新建门诊楼和病房楼,还建了两间设备齐全的手术室。卫生院又投资购买彩超、CR-X射线检测设备等,能完全满足中小型手术的诊断和操作。
    改造后的长官镇卫生院逐渐赢得了全镇2万余村民的信任。“原来每天也就做个二三例检查,现在上了新设备,每天能做二三十例彩超。”已经于2007年就任院长的张俊冰介绍说,“病床数量不仅比原来翻番,条件也好了很多。”
    2012年10月23日下午,长官镇后魏村村民周玉贞到长官镇卫生院看病。“我愿意上这里来看病,大夫看得又好,收费也不高,离家又近。”周玉贞把到县城看病和到卫生院看病做了一个对比,“到县医院去,得有人陪着吧,还要坐大公交(乡镇公交)、小公交,到医院以后还得挂号、找大夫,又费钱又耽误时间。在这里就方便了,骑摩托车10来分钟就到了,来了就能看大夫,拿完药接着就能报销,加上做检查也就一个来小时就完事了,多方便啊。”
    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条件,卫生院的职能也从盈利的压力中解脱了出来,转而为全民健康预防工作服务。在全国来讲,这一工作被称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投入为主,多部门参与,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体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
    新的政策为长官镇卫生院这样的基层卫生院铺就了一条全新的路。
    宁津县是从2009年开始这项工作的。作为具体实施环节最重要的一环,长官镇卫生院既要派出人手为全镇百姓做检查,又要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搜集基础数据,帮助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现在每年的手术数没有明显增加,那是因为我们现在好多手术都推到县医院去做了。”张俊冰解释,以前为了盈利,劝病人在卫生院做手术。现在卫生院设备先进了,病人主动要求在卫生院做手术,因为在卫生院做手术,设备不比县城差,报销比例还高。
    但现在卫生院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建立和完善全镇居民的健康档案上。“要求每季度一更新,我们几乎天天往村里跑。”张俊冰说。“从原来的以治为主,到现在的以防为主,我们正在适应新的变化。”张俊冰说,“要做好长官镇2万居民的‘家庭医生’。”
    □记者 陈鹏 靳东群 通讯员 孙久生 孟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