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千万圆百姓安居梦

经适房申购者在填写资料。记者 于文胜 摄

  □记者 马宝涛 通讯员 艾晓娜
  2月3日上午,一辆贴有大红福字的搬家车驶进德兴乾城保障住房小区,
当它在13号楼前停稳后,铺在地上的两挂“大地红”被一起点燃。这时,34岁的王长利忙不迭地掏出烟来,笑呵呵地递到在场的每个人手中……
“年前刚买的经适房,搬进来过‘十五’!”正当壮年的王长利因病致残,干不了重活,经济适用房圆了他的安居梦:
“这房子姓王,以后俺家再也不用租房住了。”
安居方能乐业。最近几年,“居者有其屋”正从心底的诉求,变为越来越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就连住房困难家庭也不例外。
并且,有条件购买商品房的市民,面对鳞次栉比的住宅小区,还有了空前的选择余地。

  ◎高楼大厦崛起德州

  “16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2月3日,在新城市花园小区,艾明明将记者让进家中,然后仰脸环顾四周,像个孩子似地介绍起自己的房子:“三口人住着可松快啦,乡下的亲戚朋友们来了都有地方住。”
2006年初,艾明明从农校宿舍搬进这个新家,从此,这套位于市经济开发区的高层住宅成为他的自豪。虽然从父辈开始扎根市区经商,但在那之前,“电梯楼”对他来说,还只是一种奢望。
被“拱形的落地阳台”所吸引,付玉磊去年安家于南龙国际花园。于是,“卧室里摆有上下铺,客厅也被隔出一间屋”的日子,便成为历史。
与上述两个家庭的“升级换代”不同,李春岗在北极海公寓买房,还让他的身份从农民变成市民。五年时间过去了,除了逐渐适应了上班下班的城市生活,他还时不时地在想,如果按时下的房价来算,自己已经“挣”了一大笔。
像李春岗一样,住进楼房的“新市民”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记者了解到,仅宁津县长官镇艾庄村,五年间在德州市区安家的就达6户之多,就近搬进宁津县城的,至少还得翻上一番。
近年实施的“两区同建”,也圆了大批农民的楼房梦。“2009年开始,我们社区启动了居民楼一期工程,102户居民率先搬进了暖气楼。去年年底,二期10栋居民楼也已分配到户。”禹城市市中街道夏季社区党总支书记魏友勇告诉记者。
几年前,坊间还曾流传一个故事,大意是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死后在天堂见面了,美国老太太说自己一直住着贷款买的房,到死前终于还完了贷款;中国老太太则说,自己一直存钱,终于在死前存够了买房的钱,可惜一天都没住上。故事的结论是:贷款买房吧!这样一个曾被认为太过前卫的观点,在德州这样的三线城市,几年时间已被百姓普遍接受。
晶华集团员工李玉武,最近正忙着装修新房。去年夏天,儿子的降生为他的小家带来了欢乐,但49平方米的小房子也让他倍感苦恼:“岳母来侍候月子都没地方睡,现在岳母走了,孩子的爷爷来了,我家客厅几乎一天都没‘浪费’过。”位于星河湾的一套103平方米的房子,花去了李玉武家中所有储蓄,父母又给凑了5万,总算交上了首付。接下来按月还款的日子,他感觉并无压力,“有那么好的房子,心里舒坦呀。”这样的解释,不仅说明了群众住房条件在逐步改善的主流趋势,更透出人们对拥有舒适住宅的更高追求。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正从德州崛起,诸如蔚来城等高档小区,虽然那些“人车分流”、“超大楼间距”、“私密卧室”、“大开间”等新名词,有人甚至是初次听说,但它却真真切切地来到了德州。于是,越来越多的德州人告别了筒子楼、大杂院,越来越多的群众在住房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

  ◎让“房困户”住有所居

在长河小区一户仅有50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张新玉一家三口,客厅里摆着一台看了十几年的21英寸彩电,卧室里放着掉了漆的木箱、老式长条板凳,一切虽显得简陋但却耐用,而女儿用蜡笔在墙上勾勒出的风光画,还将这个小家打扮得分外温馨。
与左邻右舍一样,张新玉住的是经济适用房。只不过,他早在四年前便成为保障性住房的受惠者之一。
随着“福利分房”时代渐行渐远,德州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日益被人接受,是否能够拥有住房和拥有什么样的住房,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房子毕竟和大白菜不同,因为它除了商品属性以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那就是关乎民生。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便理所应当地被住房困难家庭寄予了太多的渴望。
“566号,天衢街道办事处,隋荣刚、郭小珍。”今年1月12日,在市会展中心,当工作人员喊出“一号家庭”名字的时候,郭小珍兴奋地一路小跑,捏着身份证冲进“选房区”,在一套“B户型”的二楼空格里填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些年一直租房住,终于能住上自己的房子了,跟做梦一样。”郭小珍大声地对记者说。当天,共有320套经济适用房“名花有主”。至此,德州市中心城区已有八批保障性住房公开分配选房。
除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也惠及了大批困难群众,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困难。在中心城区第七批保障性住房公开分配选房仪式上,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廉租房“大钥匙”后,50岁的赵瑞芹喜极而泣:“我结婚二十年,搬了十次家。这下好了,终于不用搬来搬去地过日子了。”
赵瑞芹的丈夫因车祸右腿被截肢,丧失了劳动能力,包括两个女儿在内的一家四口人全靠赵瑞芹养活,她每个月的收入仅有几百元,生活非常艰难。自打20年前结婚后,就一直租房住,这些年先后搬了10次家,平均两年一次,南关街、邹李庄、马庄、石家园……都曾留下他们一家人的足迹。“没钱,就只能租便宜一些的房子,可是这样的房子往往住不了多长时间,要不被拆迁,要不就是房东翻建,我家不得不频繁换地方。”
最近几年,政府给“房困户”雪中送炭的行为从未间断。今年2月3日,王长利结束了漂泊生涯,搬入乾城小区。“以前3口人挤在四五十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又挤又乱,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空间了,媳妇说我做梦都在笑。”迈进新家,王长利难掩心中的感慨和喜悦。
因为种种原因,无力购买商品房,但一批接一批的“房困户”,却依然迎来了乔迁之喜。

  [背景链接]

  我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2平方米

近年来,德州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快速发展。蔚来城、金紫荆等40多处中高档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截至2011年末,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2平方米。
仅2008年至今,中心城区先后改造了30余个城中村、旧住宅区、棚户区。全市共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7626套,竣工9446套;累计开工廉租住房6861户,竣工3864户,发放补贴户数达到3834户;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326套,低收入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2009年启动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后,全市共新建农房35.3万户,改造危房5.5万户。其中整村集中改造建设农房30.4万户,涉及原村庄3149个,完成投资377.7亿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