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都上得起学了”

 

 

战友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从部队退伍后,回到他的家乡鲁西北的一所村小学教书,后来由于业绩突出,又被提升为校长。

今年10月,我去看他,问及他们学校的情况。

他说:“很好,如果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现在的农村孩子都上得起学了。”他笑着答道,“这也是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最大成效。”

说到这里,他忽然像想起了什么,停了一下,他继续说道:“如果时光倒回十年,每到开学报名我就犯愁。附近村庄的学生家长纷纷前来找我,软磨硬泡要求减免学费。由于家庭贫困,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学生辍学,开学第一天看着教室里空着的座位,我在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他告诉我,当时国家的义务教育处于收费阶段,县里对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是零拨款。农村的教育经费由乡镇政府承担,而乡镇财政资金匮乏,最终还是要由农民自己负担。农村学校主要靠收取学杂费作运转资金。农村的贫困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家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教育花费是他们头号家庭开支。

    他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义务教育扎实稳步前进、农村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十年。从起点低、总体落后的状况发展为达到世界中等国家水平,农村义务教育走出贫瘠,迸发出勃勃生机。农民基本摆脱了贫穷、失学、复制贫穷的怪圈,改变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长轨迹,还有千万农村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

他接着说 :“2007年的春天同样令世人瞩目:从这一年开始,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交学杂费,全国惠及约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有了国家的财政投入,农民再不用为孩子上学倾尽财力,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现象有了根本改变。”

战友体会最深刻的是:“每学期的报名工作开展得特别顺利,一天就能完成,再也没有家长找上门来,再也没有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其实,”战友继续说,“在俺山东不只小学和初中招生容易了,高中和幼儿园招生也不再困难。2009年、2011年,全省先后减免了高中、学前教育学费,实现了15年免费义务教育,每年教育经费投入占省财政四成以上。”

战友还告诉我, 10年前,我去时,他为什么没领我上他们学校去,因为那时所谓教学楼,就是几间简陋的房子,桌椅陈旧不堪。宿舍里20来个孩子挤在一张大通铺上,一个简易卫生间建在操场,条件很差。他说:“现在,如果你想看看,我可以领你去啦。”

我跟随战友来到了他们学校,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校园,高耸入云的崭新的教学楼和足球场、篮球架、单双杠架、滑梯等教育设施。我看到,在这个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就是这所学校。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传出朗朗读书声。战友领我看了他们学校的微机室、图书室、美术室、舞蹈室、手工室、教学仪器设备室、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空调、独立卫生间、两人用的洗漱水池等设施,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这所农村小学的条件不亚于城市。

这时,舒缓的音乐铃声在校园响起,孩子们飞奔出教室,纯真的笑靥在他们的脸上荡漾。战友告诉我,这些学生来到食堂,享受的是学校的免费午餐,冬瓜丸子、肉末茄子、米饭加西红柿鸡蛋汤。我看到,孩子们吃得不亦乐乎。6年级学生秦廉和学前班的弟弟秦政坐在一起,秦廉边吃边给弟弟擦去嘴边的饭粒,她告诉我:“爸妈在外地打工,我们在学校吃饭,他们很放心。早餐有牛奶和鸡蛋,中餐、晚餐有肉和蔬菜,还是免费的,比家里吃得都好!”

    从交费到免费,从“普九”到 “普十二”、“普十五”,农村孩子的求学路变得越来越畅通了。农村孩子们能够用上崭新的教室和宿舍,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些都得益于10年来的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金永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