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遍山庄

战友家住在山东省胶东的一个小山庄。10年前,我到他家去时,庄里是土路,全庄100多户人家,除了村委会和供销社是砖瓦房,各家各户住的全是土草房。

战友家住的两间土草房已经破旧不堪。屋内除了一对小柜、一个“靠边站”(桌子)和一部半导体小型收音机外,别无它物,显得空空荡荡。

战友说:“俺这里偏僻落后,交通闭塞,距离县城40多公里,全是崎岖凸凹的土路,出山办点啥事,很不方便。若不是有个收音机,外部信息啥也不知道。要想脱贫致富那就更难啦!”

今年国庆节,我又去战友家。山庄发生的巨大变化,令我感到惊喜!庄里新修的沥青路四通八达,各家住的全是砖瓦结构二层别墅。战友家新建了200多平方米别墅,宽敞明亮,室内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而且安上了自来水,燃上了液化气。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二楼的东屋,是一间40多平方米的书屋。在屋内靠东、西两面墙处,分别安放了两排书架。架上摆满了党中央文件汇编、国家政策、法律和农业、农村、农民的实用科普读物以及各类词典等图书,足有2000多册;并有电子音像制品100多种(张)。同时,在屋内南侧离窗户不远的地方,并排安放着写字台和电脑桌,上面分别放着电话和电脑。在北侧还放了一个报刊架,架上挂着《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和《支部生活》、《民主与法制》、《健康时报》等30多种报刊。

    我对战友说:“你这个书房真好,虽说藏书不如我的多,但是面积却比我的大,品种也不少!”

他说:“主要是平时学习方便,如果遇到不懂的东西,翻书看看也就明白了。不过,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扶持,还要感谢城里的新闻出版、发行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其实,我这些图书自己花钱买的只是一少部分,大部分都是城里‘送书下乡’送来的。”

战友告诉我,俺这农家书屋建设开始于2005年,当时是党和国家搞试点,主要是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而建设的。起初,只有几家,藏书也不多,庄里没建书屋的人家,都纷纷跑到俺建书屋的家里来借。自2007年以来,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把建设农家书屋作为重点工程之一,抓紧抓好。到今年五一前,俺庄的农家书屋就全部建设起来了。

他说:“从几年来建设家庭书屋的实践看,它的用处太大啦!在乡亲们的一间间散发着书香的屋里,大家不仅获得了精神食粮,得到了精神文化享受,而且学到了农业科技和生活知识,提高了致富的本领。俺庄之所以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俺家之所以能够脱贫致富这么快,都与这农家书屋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因此,俺认为,农家书屋是俺农民的‘精神粮仓’和致富路上的‘加油站’、‘助推器’”。

战友的妻子是一位中学退休语文教师。她告诉我,愈来愈多的农民通过在农家书屋看书学习,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文化品位,生活变得越来越文明和健康,生活环境也不断得以改善。

说到这里,她给我讲了发生在本庄的一件真实的故事:“俺庄有一个姓刘的小学教师,今年26岁。她一度曾与婆婆关系不和。当时她的孩子还小,可婆婆除了一日三餐,其余时间全都耗在麻将桌上,很少帮她的忙。她心中不悦,日子过得心烦意乱。一天,她进自家书屋擦地板,随手翻开一本《家庭生活指南》,被书中一篇篇富于哲理的文章吸引住了。读过后她认识到,此前总以为是婆婆的不对,其实是自己没有看开。于是便不再跟婆婆生气,还处处关心婆婆。一段时间后,婆婆主动提出帮她看孩子。后来,小刘把《家庭生活指南》对自己的帮助写成文章,并荣获中央一家媒体举办的‘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金永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