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畅语

陈国齐

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三杯下肚,痛快淋漓,酒后吐真言。

10年前一个风雨交加之夜。村中-间破旧平房里突然传出凄厉的哭喊声。一位中年汉子去世,一对母子伏尸啕哭不已。小伙子15岁,初三在校学生;等办完丧事,因家庭经济拮据而不能升高中了。小伙子小小年纪志高胆又大,决然只身独闯天下,去力扛家庭重担。走南闯北,尝尽辛酸风雨,纵然两手空空,更何况孝子情深,昼夜眷念孤寡母亲,心不乐,饭不香,飞鸟终于知倦而归。

今年是老汉我退休的10周年,刚进入古稀。在村里,我的辈分高,往往有耄耋长者,也是我的晚辈。这小伙子——今天婚宴的主人公,就是堂侄孙阿顺。他说,叔公,市十二年义务教育免收费可惜来迟了几年,让我失去了进高中的机会,因知识不足且年幼,一事无成!

顺哥,如果你没有闯荡世界的经历,不一定有今天的辉煌吧!身旁的年轻人说。

堂侄孙说:有失必也有得。闯荡了几年,金钱虽然攒不了,心智高远了。

堂侄孙接着告诉我那次返乡的事儿。

到了家门口,房屋旧貌换新颜。原来是市启动了一项“单亲特困母亲慈善安居工程”,房屋重建对象可获得4万元、维修对象一次性可得5000元资助。他家是后一项规定的受惠者,得了资助款后母亲叫亲戚帮忙把屋维修了,焕然一新。

阿顺本想见过母亲后,再去闯江湖。岂料,母亲患了严重肺炎,住进了区人民医院。幸好有了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公家报销了大头。他讲到这里,长叹一声:如果农村合作医疗早实行几年,爸爸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痛饮我的喜酒了。

今天是喜庆日,抹去不愉快的记忆,将创业史告诉叔公吧!我说。

他的话又接回到返乡时的往事来。

他定下心来,愿继承父业,当农夫护着母亲终老山林。

有人嫌种水稻辛苦而又收入少,改种别的作物,可他仍坚守不移。国家早已有惠农政策,农民耕地不用上交粮税;政府还更进一步给种水稻者每亩331元的补贴。他算了一笔账,认为这便宜的事儿应该做。农科所推荐良种,他种了5亩黄莉占。黄莉占是茉莉占和丝苗嫁接而成的新水稻品种,具产量高、米质好、抗病能力强、稳产等特点。他一干,当年获得大丰收,名利双收。

尝到了甜头,更有了劲头。他继续扩种水稻,还承包了10亩鱼塘养殖海鲈鱼……

阿顺就这样发达起来了:昔日的平房换成了三层半的小洋房,还有了小货车;立了业,今日结了婚。

讲起事业,他越说越兴奋,感染了大家,齐齐站起为他干一杯!

哎呀呀,好个堂侄孙!你的名字起得真好,什么神助你顺风顺水?我问。

叔公呵,说咱们祖宗有灵,扶助了您,也扶助了我,这我信。要不是政府有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农机和电器购置补贴、渔船淘汰补助、渔船柴油补助等等,还有水产部门推广反季节的越冬大棚鱼虾养殖技术,我们养殖户哪能顺风顺水致富呢?

大家七嘴八舌讲了阿顺的故事,兴头未尽。堂媳妇阿莲,用纸巾抹了嘴角的鸡油后,对我说:二叔,近几年,咱村环境也不错,城里有的商场啦,公园啦,什么新鲜的东西,这里也少不了。我们农民也有养老金啦,按区规定当年已满60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民可以一次性趸交15年的保险费用,次月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儿子叫我进城住,一来生活不习惯,二来无熟人闲聊,我不去。金窝银窝好不过咱农村老窝!

对哇,二叔,不知您记不记得村东的荣叔?阿顺妈问。见我点了头后,她继续说下去:早几年,村里因征地有“农转非”指标,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办了非农业人口,迁到县城去。在那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去年又把户口回迁了,因为村经济发展了,每年按户籍人口分红不薄。

想不到,退休10年住城里,农村的家乡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见我沉思,阿顺说:叔公,反正老人乘车不用钱,您多回来看看,食宿全包。要不,给我电话,我开车到城里载您全家老少回来聚聚,痛饮-杯。


出席堂侄孙婚宴,倾听晚辈们真言畅语,顿开眼界,乐而忘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