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夏津拐尔庄村的孝德故事

一个只有420户村民的小村,爱老助老蔚然成风,中国孔子基金会将全国第一个乡村孔子文化广场建在这里——
“今天我们讲二十四孝里的‘百里负米’。孔子有一位弟子叫仲由,字子路……”2月24日,在夏津县新盛店镇拐尔庄村的孔子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围坐在村干部李世周身边,听他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
拐尔庄村只有420户村民,老年人占到四分之一,但村子里爱老助老蔚然成风,孝德之光熠熠生辉。1月17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将全国第一个乡村孔子文化广场建在这里。
“孝敬老人,这是本分,都是应该的。 ”年已六旬的拐尔庄村村民李世东说。
这个有些腼腆的农村老汉,30年如一日照顾身患心脏病的母亲孙夫荣,感动了众乡邻。半夜,老人要喝水,他马上起来把水给老人端上;老人大便不畅,他就煮香蕉苹果给老人吃。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如今已是94岁高龄。今年春节前,孝顺的李世东被村里选为孝德之星,孙夫荣老人也被选为村里的长寿之星。
如果说李世东照顾自己的母亲是出于做儿女的本能,那么拐尔庄村长期以来营造的孝德氛围则让更多的人将孝顺老人变成了一种自觉。
走在拐尔庄村,村路两边墙上的标语特别醒目: “你对老人好,老人对你亲”“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孝亲敬老是人高尚品德的体现”。中国孔子基金会派驻拐尔庄村第一书记丁家军说:“在拐尔庄村,在家有儿女孝顺,在外处处受尊敬,孝敬老人已经成为村里乡亲们的一种习惯。 ”
2月23日下午3点,拐尔庄村孔子文化广场坐满了村民,大家有的围坐在村干部身边讨论村子发展,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还有孩子抱着广场上“孔爷爷”的腿玩耍…… “现在成习惯了,没事就想带着老人和孩子来广场坐一会儿,说说话、散散心。 ”63岁的刘桂兰说。
拐尔庄村的孔子文化广场,投入资金20万元,全部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提供。广场地面由水泥硬化,四根酱红色立柱矗立四周,健身器材完备,中心是一尊高3米的孔子雕像,整个广场庄严儒雅。 “当时我来这里驻村,立刻被村子里的孝德之风感动,所以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为村子建一个孔子文化广场。有孝德,村民们就有了致富的力量。”丁家军对记者说。
现在的拐尔庄村,在种植传统作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辣椒经济,超过一半的村民搞起了辣椒种植,由村里负责找专家统一指导,年底统一收购。去年每亩收入2000元以上,村民每户年收入能增加5000元以上。
如今,依托孔子文化广场,拐尔庄村开展了一系列尊老敬老活动,每周一讲“二十四孝”故事,周三举行村民文艺表演,周五举行每周孝德之星评选……孝德已经成为拐尔庄村的灵魂。□本报记者 董建新 本报通讯员 许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