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搭建资本交易大会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打造经济高地 助力协同发展

第五届资交会开幕现场

金融企业对接洽谈现场

□本报记者张志宁本报通讯员冯立潮孙茜茜
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积极应对发展新常态,强化指导服务,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狠抓重点难点突破。在确保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的同时,信贷规模保持合理增长,投融资体系日益完善,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资交会办会水平、层次及影响力逐年提升,保险服务领域迅速拓宽,地方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力地加速了全市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为搭建资本和实体经济对接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自2011年9月起,我市创新举办首届资本交易大会。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为提高资本对接效率和资本交易的成功率,每届大会都设立不同主题的论坛演讲、资本对接、专场推介、项目路演、企业展示等活动。五届资本交易大会,境内外到会机构共2000多家、1.5万人。
伴随着资交会品牌的提升和办会经验的积累,参会机构越来越全,人员层次更高,与会企业更多,对接效果更实,资本交易大会已成为国内世界公认的常设性投融资平台,德州打造次区域金融中心的理念初步实现。同时,资本交易大会越来越成为德州的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德州对国内外资本机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引进资金2600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企业发展。 2010年5月,临邑县举办了首届县域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暨投融资洽谈会,2011年5月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临邑投融资洽谈会,尝试建立服务经济发展的常设性融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借鉴其经验,2011年9月,首届中国德州资本交易大会召开,在国内尚属首次,当年为企业融资268.8亿元。办好这一平台,既有利于德州企业壮大发展,也有利于破解周边地区企业的资金困境。 5届大会累计签约1028项,引进资金近千亿元,近500家省内外投资、中介机构与我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让全市融资实现了融资多品种、多渠道、多元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资交会的助推,全市企业融资方式实现了质的变化,私募融资、上市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实现了多渠道融资的全覆盖。
200余投资机构落户,德州逐步形成资本富集地区
资交会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让企业在家门口与投资机构对接,更给我市提供了向国内外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密切交流和合作,各地客商深切感受到了德州便捷的交通、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被我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所吸引。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生命人寿后台服务中心等纷纷设立分支机构。目前,我市已经初步构建起涵盖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券商、保险、基金、租赁等业态在内的现代金融体系。近5年来,全市新增各类金融和投资机构200余家,我市正逐步成为资本富集地区。
叫响资本品牌,金融吸引力逐日增强
伴随着大会的成功举办,我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提升,参会国内外机构逐年增多,机构人员规格层次逐年提高,参会企业踊跃。
借助大会的平台和品牌,越来越多的引导产业基金、私募基金、创投基金、风投机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前来谋求合作、开展业务,各类投融资机构密集造访德州企业,大会对类金融业态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资本交易大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常设性投融资平台,成为德州的一张金字招牌,也越来越成为德州招商引资的大平台,被业界视为德州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企业转变发展理念,自发进军资本市场
很多企业通过参会,感受到资本的力量,增强了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坚定了进军资本市场的信心。
2015年,远达模具、欧迈机械等10家企业登陆新三板,累计达16家,其中8家企业挂牌融资7亿元,6家企业配备做市商,挂牌数量居全省第八位,融资数额居全省第三位,做市商占比居全省前列,另有1家企业5000多万元的定向增资工作即将完成;新增区域性场外挂牌企业19家,累计达98家。 102家上市挂牌后备资源企业中58家完成股份制改造。去年全年全市直接融资完成303.44亿元,债权融资209.8亿元,为历史之最,大会已经成为拉动全社会投资的重要引擎。
积累资源,汇集强大投融资能力
资本市场创新十分活跃,新型资本业态层出不穷,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银行业之外的类金融机构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市积累起2800家机构、6500多名金融高管的资源名单,包括全国知名的金融专家,基金公司、创投公司、银行机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担保机构、财团机构、证券公司、中介机构等。通过连续参会,德州熟悉了多形式资本运作的基本路径和操作方法,知道如何为企业搞好服务与对接,并产生资金落地的实在效果,形成了强大的投融资能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