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推经济发展系列报道——广开渠道融资路越走越宽广

□本报记者张志宁本报通讯员冯立潮孙茜茜
    2家财产保险公司开业运营、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5家农商银行揭牌……今年以来,我市金融富集区效应不断凸显,不仅大批投资机构纷纷入驻,企业资本运作水平也日益提升。“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我们要在引进机构的同时,提升企业资本运作水平,引导其‘造血’,让融资路越走越宽广。 ”市金融办主任朱恩鹤说。
    完善竞争机制,金融机构上门解资金难题
    日前,在陵城区经济开发区从事面粉加工生意的宋成斌,凭借多年积累的信用记录在渤海银行德州分行贷到200万元资金,解了其流转资金短缺的难题。“银行机构多了,贷款的选择性更大了,对我们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利好。 ”拿到贷款后,宋成斌高兴地合不拢嘴。
    确实如此,近年来,伴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日益优化,自2013年1月威海市商业银行在我市率先设立分支机构后,交通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等纷纷在我市设立分行。如今,全市市级银行机构数量达15家,营业网点增至2000余个。今年一季度,市内银行新增信贷投放128.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4%。与此同时,华海、浙商等保险机构也在我市落地生根,全市保险机构达41家。近年来,我市共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近百家。
    金融机构的入驻,不仅给企业带来充足的信贷资金,更完善了市场竞争机制,倒逼各机构改善服务、创新产品。与此同时,我市本地金融机构改革也不断走向深入,德州银行县域支行实现全覆盖,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
    在引进银行等市场经营性业态的同时,我市还着力引进基金管理、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工具。它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变输血为造血,上市挂牌梯队格局已形成
    自通过新三板审核后,山东益通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星辉便把增设新项目的计划列入日程。“挂牌后不仅能融来大量资金,还能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我要以此为机遇加速企业发展。 ”吉星辉说。
    位于齐河县华店创业园的益通节能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聚氨酯预制保温直埋和空架管道的单位。虽然经营得有声有色,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很多项目不得不搁浅。2015年6月,市金融办工作人员找到吉星辉,在鼓励他进军直接融资市场的同时,帮他解决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难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顺利通过新三板审核。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市金融办在引导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的同时,鼓励其进军资本市场,变“输血”为“造血”。为加速企业上市挂牌,我市连续多年制定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意见,并建立上市挂牌企业后备库,对其分类帮助指导,给予“保姆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仅去年全年,便为14家挂牌企业发放扶持资金1440万元。
    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了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步伐。仅今年一季度,全市便有4家企业在证监会审核,3家企业在省证监局辅导,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完成直接融资71.9亿元。目前,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达17家,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企业达98家,挂牌企业数量及融资额均居全省前列,上市挂牌梯队格局已形成。与资本市场的零距离接触,不仅为企业赢得充足的发展资金,也让他们的经营理念发生巨大改变,向资本市场淘金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
    转变经营理念,打造多元化融资格局
    在智能电滑板车正式批量生产后,人工采摘辅助机器人又研发成功,近段时间以来,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不断下线,之所以有这么多新产品下线,是因为该公司总经理陈良“不差钱”。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需要巨大的研发资金投入。为解决资金难题,陈良尝试过不同的融资方式。在去年参加资交会的时候,他以1500万元的价格向鲁信创投有限公司出售了20%的股份,为企业融来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他,去年又启动众筹模式,成为全市工业类企业中首个采用此融资方式的企业。“思路决定出路。解除企业资金难题,引导和转变企业家理念是关键,我们要通过培训、推动和启发,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朱恩鹤说。
    为转变企业家理念,我市每年拿出近200万元对重点培植企业主要负责人、市县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现代金融应用培训。在连续举办5届的资交会上,都设立资本市场讲座、直接融资对接、新三板高峰论坛等主题专场,引导他们转变融资模式。去年3月份,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新三板挂牌仪式时,宁津组织60多名企业家到挂牌现场观摩,让他们感受资本市场的魔力和魅力。与此同时,我市出台各项政策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他们主动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对接资本市场。
    理念的转变,加速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00多家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引进私募融资、融资租赁、出让股权等方式进行融资,确保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