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创新机制破解三大难题 6块钱“撬动”乡村文明

    德州新闻网讯 (侯刚 石勇 齐祥红)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人员、资金、长效机制一直是困扰基层地方政府的三大难题。齐河县大黄乡大张村采用“集体买树、村民管护、利益分成”的方式,为破解三大难题找到了答案。
    走进大张村,宽阔整洁的街道两侧是整齐的白蜡树。 “当初村集体出资买树苗,让村民管护。成材后出售,集体跟村民进行利益分成,种树卖树和保持卫生都有人来维护。算下来,就是用6块钱一棵的树苗钱换来全村的文明生活。 ”大张村支书张德华介绍说。
    大张村位于齐河县最北边,人口930人。该村2008年完成村庄规划。但新建成的街道两侧,很快变成了“柴禾堆”“牛羊圈”“摊粪场”。为此,2009年,村“两委”决定实行“种树撵垃圾”,购进600棵白蜡树苗,沿街栽植。村里实行“栽在谁家房前屋后谁管护,待3年成材后统一出售,集体、村民三七分红”的措施,树苗存活率达到97%。2013年,首批共售出360棵白蜡,单价380元,共收入13.6万余元,负责管护的村民共获得分红9.5万余元。
    村民张秀禄共管护10棵树苗,一次性分红2660元。 “栽上树后,房前屋后有了绿色,再堆柴禾,自己都觉得不舒服。 ”张秀禄说。
    让村民获利自觉维护环境还不够。村集体利用分红得到的4万余元购进了垃圾箱,雇佣了两名村民为环卫工,每天打扫街道。
    “大张村的这种模式,实现了乡村文明提升有人管、有钱办,长久不衰,这种做法具有创新意义。 ”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文豪说。
    大张村只是齐河县1012个村创新措施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缩影。今年以来,齐河县整合力量,加大力度,创新形式手段,持续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该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已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6处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各乡镇(街道)组建了环卫所,配备了保洁人员和垃圾收集、清运专用设备,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同时,以“四德”工程建设和“大义齐河”为抓手,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信用户、齐河好人等道德标兵、先模人物推荐评选等活动,去年以来,全县涌现出9名“山东好人”,6人荣获全市道德模范称号,入选人数居全市首位。该县也被评为全省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