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的德州模式

   我市教育部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的工作理念,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以德导能,以能表德”理论框架——
    5月15日,在陵县郑家寨中学九年级五班,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课正在进行,李长文老师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互动交流。“这样教学看起来似乎老师轻松了,实际上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必须精心准备导学案。 ”郑家寨中学校长高德胜说。
    “我们不是将师德建设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而是放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成果中去量化,以德导能,以能表德,通过积分考核,切实做到虚功实做,创造了师德建设的德州模式。 ”市教育局局长张同光介绍说。

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做题时一定要细心,老师期待着你的成功。 ”“你的计算和书写都很好,加油。 ”这些是记者在市新湖南路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杨靖琳作业本上看到的批语。写这些批语的是数学老师张东霞,在她看来,每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我的工作就是给每个学生自信,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张东霞说。
    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德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学校管理实践表明,高效的师德建设带来的价值观、理念、义务和责任,是学校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增长点。
    市教育工会主任刘民生一直致力于师德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他认为:“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个别教育干部和教师思想中产生了‘人生理想实际化,价值标准实用化,职业行为实惠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工资待遇,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提升,如果放任这种思潮会产生严重后果,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为师先立德。在深入总结我市及外地学校有关师德建设的经验做法基础上,我市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开创性的师德建设新理念新机制,即以“三个同步”“三个载体”“三项管理”“六步工作法”为内容的“三三三六”师德建设运行模式。
    “我们制定的这套师德建设新办法就是解决了一个‘实’字,一改过去一讲师德建设,就是组织几次演讲、发几个文件、表彰几个先进的套路式做法,而是把师德建设和教师日常工作表现、每项工作完成情况、个人评先树优、晋级升职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可高度概括为 ‘以德导能,以能表德’八个字。”刘民生说。
    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时期师德建设现场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师德建设示范基地”。与会专家对我市推进师德建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从源头上抓住了教师成长的根本,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

一个办法、一张表,让师德建设“虚功实做”

    对于师德建设,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因为,思想教育内容太虚,道德舆论力量太弱,评先树优引力太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方法使师德建设成了无本之木,以至于有些中小学教师用“良心买卖”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市教育局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挂在墙上的一张表。“这是2010至2012年全市师德建设活动安排表,囊括了3年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每个月的活动内容作了详细规划和设计,  除了师德建设培训、活动观摩、风采展示等基本项目,还把专业技能大比武、教师专业成长月等纳入其中,每年都有考核和总结验收认定月。”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负责同志介绍。
    一张表格明确了师德建设任务目标,与之配套的是《德州市师德建设工作积分考评办法》,引入积分制,对师德建设进行量化考核。对学校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考评周期、积分考核项目及分值等各个环节作了指导性要求。其中,全市统一部署的,按常规项目加分,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并获市级以上肯定、推广的,按创新项目额外加分。
    在明确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创新师德建设平台:在县市区层面开展“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在基层学校层面开展“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建设星级创建活动,师德建设单位(学校)分为基础星、发展星、示范星三个层次;在教师个体层面开展“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先锋(标兵)评选活动。
    同时,加大督导力度,市教育局把师德建设列入全市教育综合督导,面向教育系统内外聘请师德建设督导员,制定积分考评、星级评定管理规定,积分考评结果通过网站和相应文件定期公布,作为评价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本年度师德建设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
“希望我们组的雷翠华老师能拿到好名次,她拿到好名次,我也有加分。”市天衢东路小学的说课比赛让该校一年级数学组教学组长任志华满心期待。“师德建设是一项硬指标,参加每一项活动、取得的每项教学成绩,都会有记录、有考核。每名教师该得多少分,按照考核办法一算就能明白。”该校校长韦立霞介绍说。

放大师德效应,促进教育事业上台阶

    “以积分制考核为主体的师德师能评价体系,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规范、有创新,脉络更清晰,程序更流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工作高效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同光介绍说。
截至2012年底,我市先后验收和评选表彰了2个师德建设示范县、3个先进县、122所示范星学校、435名教学能手,催生市级教科研立项课题505个。
    “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师德建设模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教育部、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中国教育学会、省教育厅等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专家也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市“中小学师德建设研究”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经验在全省推广,2011年被推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市教育局“以德导能,以能表德”师德文化构建荣获山东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为进一步总结师德建设经验,我市2013年1月印发了《德州市教育局深化师德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确定了 “三新三提”(立新目标、创新措施、求新发展,提质、提效、提速)的工作思路,即在完成第一个师德建设三年规划的基础上,为教师成功搭建新的平台,提升道德境界,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育特色,服务名师成长,促进教育发展。

□本报记者 杨德林 井璐 本报通讯员 韩光举

找准职业道德建设切入点

    我市把师德建设这项看不见摸不着的工作,抓得富有成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一些人认为讲奉献、讲道德过时了,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和一己得失。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必须及时加以引导和矫正。由师德到医德、商德、官德,其实,每种职业都应该讲奉献、讲责任、讲操守,做到“以德导能,以能表德”,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能再沿用过去说教式、行政命令式的办法,戒说空话套话,应该像市教育局抓师德建设那样,找准切入点,搭好活动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标兵和道德模范,用身边典型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当前,我市开展的“四德”工程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各部门、单位和广大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活化形式,培养更多的道德建设典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