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齐河构建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调解“一站式”源头解纠纷

工作人员正观察“智慧综治”平台上的数据

在齐河县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前台,群众向工作人员了解服务事项

□文/图本报记者 钟伟 见习记者 孟志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在齐河,邻里小摩擦,请调解员来评评理;涉企买卖碰到问题,在家门口就可以“面对面”反映诉求……为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今年以来,齐河县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工作思路,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优服务,构建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走进齐河县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服务台上“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几个红色大字。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是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工作方向。”齐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中心主任李磊说。

在这个办公面积2200余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进驻了工商联、妇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民政等15个部门。其中信访、法律援助中心全体人员集中入驻,其他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派1至2名人员以常驻、随叫随驻等方式办公。中心还确定了信访、农民工工资、劳动纠纷、民商事、房产纠纷等9个入驻事项。

该中心副主任李岩经常和进驻工作人员商讨并梳理各项工作流程。他说:“我们不断健全完善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制度体系,通过创新机制实现高效联动为群众办事,才能让群众实现‘走进一个门,事务一站清’。”

为了最大化方便群众有地方“找个说法”,中心还根据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不同需求,内设了接待服务大厅、综合受理大厅、一体化综合指挥调度大厅、法律援助中心等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

一体推进 多元联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利益冲突多发并呈现诉求复杂化等特点。要化解这些矛盾,打造集成式综合平台、形成多元化解合力是关键。”齐河县工商联副主席、县总商会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赵庆民近期入驻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时说,每个成功协调解决涉企案例的背后,整合的是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工商联等单位的人才、资源和行业力量。

前段时间,他们通过多方协调,成功化解了齐河县一家水果深加工公司与日照一家污水处理设备公司因货款结算造成的纠纷。截至目前,县总商会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妥善化解涉企纠纷176件,与县法院沟通联络共

建机制8月份获全国工商联、最高法联合通报表彰。

县总商会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功得益于全县解决矛盾纠纷“一盘棋”推进的工作思路——今年,齐河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试行)》等文件,制定分流交办、吹哨报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围绕解决纠纷“接案、分流、化解、联动、处置”等关键环节,建设集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跟踪督办、效果评估等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立足高效协同处置跨层级、跨部门事项,我们按照构建全县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解决问题。”李岩介绍。为此,齐河在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商圈等区域,对现有基础网格和独立网格,按照人口规模、管辖面积、工作量等因素进一步细分,通过缩小“网眼”,切实解决民生事项“网不住”的问题。

如何把矛盾化解工作在社区做细做实?永嘉社区党委书记郝阳阳介绍,他们设立社区、小区、楼宇、楼道(单元)四级网格,厘清网格员10大类、30项、90条职责清单,推行“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治理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0%。

智慧综治数字赋能

与信访大厅人来人往不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大厅要安静很多。

大屏幕上,“齐河县智慧综治”字样分外醒目,大屏中央一张蓝色的齐河县域地图上,一组组数据跳动,动态显示着各乡镇(街道)基层网格员上报的问题排查清单,自动分拣出哪些属于矛盾纠纷类事项、矛盾纠纷的具体处理进程。

“这个‘智慧综治’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全县矛盾多发领域、阶段目标、事件趋势、评价体系等,实现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成果一目了然。”李岩表示,目前“智慧综治”平台已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

除了大数据赋能,齐河县还将12345市民热线、书记信箱、县长信箱、网络问政信息、网格员上报事件、“码上办”事件等民意诉求收集渠道全部接入“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打造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分派、督办、处理的中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