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十件民生实事”总投资30.8亿元 用心办好百姓事 齐心聚力惠民生

通讯员马芳

保障和改善民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气成色。“十件民生实事”从2006年开始提出,20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宁津县专门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每年选出群众关心关注的十件事,县委县政府集中攻坚突破,年年干年年成年年坚持,如今已成为宁津的品牌,群众的福音。

2020年,宁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以“教育助学、便利出行、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美丽村居”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加快落实总投资30.8亿元的“十件民生实事”,让百姓在生活点滴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改“老”建“新”统筹推进,圆百姓“安居梦”

11月23日,位于宁津县城西部的盛西家园小区内,管道、电梯基坑等基础工程已基本完工,24部加装电梯正在紧张安装中。作为宁津县2020年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之一,该小区改造建筑面积35953.8平方米,改造户数290户,计划投资1471万元,除对小区道路管网、绿化、暖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改造外,6栋住宅楼将整建制加装电梯24部。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人居环境和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按照“居民自愿、自上而下、以需定改、先急后缓、分类实施”的原则,宁津县今年改造包括盛西家园在内的4个老旧小区,惠及923户,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

为提高群众住房保障水平,该县还大力推动棚户区改造,加快项目建设、回迁。新开工建设大祁、大付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总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1980套。今年10月,潘家、仁义生片区共885套安置房实现圆满交房回迁,超额完成2020年基本建成任务指标。

实施三大交通惠民工程,打牢发展“硬支撑”

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宁津县实施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涉及全县12个乡镇(街道),建设总长度约1700千米。全县856个行政村中,目前有665个行政村已完成“户户通”工程,硬化总里程1660.08公里,总面积561.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硬化任务。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宁津县把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实事,新组建通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购置新能源汽车、建设新场地,稳妥推进运营企业国有化改造。目前,90辆新能源公交车已正式投入运营,首期开通城区公交线路2条、城乡24条,设置站点748个,实现了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

补短板,县乡路网大改造。实施国道339、津泉路、宁德路等路网大修工程和黄河大街、省道324、村道151等道路建设养护工程,目前均已竣工贯通,再次刷新了“宁津交通速度”。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3公里,养护大中修119.5公里,改造危桥6座,农村路域环境全面改善。

推进学校和医院改扩建,教育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实施城区部分大班额学校改扩建工程。对方圆小学、青葵小学进行改扩建,新建校舍3750平方米,新增教学班24个、学位1080人。实施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推动县域内园所均衡发展。目前,该县已创建省级示范园18所、省级一类园23所、省级二类园60所。

稳步推进医院扩容提质。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占地6.13公顷,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总投资5.58亿元,计划三年时间建成,届时可新增床位1000张。启动老年养护院项目建设,建筑面积21250平方米,新增床位500张。社区医院试点建设成功通过省级验收。

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精准防控,截至10月31日,共排查境外返宁187人,疫情重点地区返宁2901人,累计医学观察626人,并全部进行随访和健康检测。核酸检测能力准备到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达到6.4万人/天,5天可完成全员检测,投入1300多万元购置医疗物资和设备,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强化生态保障,城乡环境更宜居

宁津县生态环境日益改善。PM2.5浓度同比改善1.22%,PM10浓度同比改善5.26%,SO2浓度同比改善16.17%,NO2浓度同比改善16.86%,优良天数达到181天,同比增加25.7%。宁津新河湿地成效初显,漳卫新河老寨子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全程监督企业危废转移35次,累计转移644.75吨,1200余家企业纳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范围。

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实施阳光大街、泰山路等路段20.8公里的污水管网工程,计划总投资7100万元。投资1300万元,对城区部分河道、暗渠清淤,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消除黑臭水体。

美丽乡村加速推进。今年高标准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3个,县级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建设农村公厕34处、村文化广场36个,新购置启动垃圾清运车12辆,分类垃圾桶1万个,累计完成“气(电)代煤”5.6万户,危房改造131户,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