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黄河涯镇焦庄村一面承诺墙“立”起全国文明村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方志勇王美林
  “咱村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年更比一年高啦! ”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德城区黄河涯镇焦庄村更新承诺墙的日子,一大早,村民聚在村小广场的孝老爱亲承诺墙前,热烈讨论一年来的新变化。
  孝老爱亲承诺墙上详细记录着子女一年给了老人多少养老金,给了多少粮食,是否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如何照顾残疾家属,等等。每年腊月二十四,聚到孝老爱亲承诺墙前,看一看、比一比、评一评,是该村村民雷打不动的习惯。“上榜的村民或是家中有老人,或是有残疾人,或是生活困难,虽然收到钱多少不同,享受到的照顾形式不同,但看看这些村民,物质和精神上都很满足。 ”村党支部书记张成岗说。
  焦庄村有280多户、1300余人,其中常年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群体有236人。村里把他们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在村里日常重点帮扶的基础上,每年3月初,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让家人说说当年孝老爱亲的打算,并作出承诺,由村委会记录上墙。进入腊月后,再次走访这些家庭,询问承诺兑现情况,腊月二十四准时公布在承诺墙上。
  说起设立孝老爱亲承诺墙的初衷,张成岗介绍,他们在日常走访中发现,留守在家的老人、残疾人群体平时聊得最多的还是儿女是否孝顺、家里的病人能否得到悉心照顾等话题,为此,2013年村里设立了孝老爱亲承诺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起初检验孝善与否的标准到如今传递正能量的舞台,设置4年来,孝老爱亲承诺墙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年,村民的物质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四德’工程建设也让村风民风一年更比一年好。 ”张成岗说。
  在焦庄村,好家风深入人心。走进82岁的刘玉美老人家里,正赶上二儿媳梁俊玲给老人送米和油。刘玉美有3个儿子,她与3个儿媳相处得如同母女一般,从没红过脸、拌过嘴。一家四代18口人,老爱小,小敬老,其乐融融。梁俊玲说:“老人明事理、做事公道,不计小节,我们小辈都很敬重她,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商量,孩子们也爱往奶奶家跑。”来到村民史运丽家,她正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喂水、喂饭、翻身……这样的工作,她无怨无悔地做了十余年。丈夫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后,面对公婆、女儿无助的目光,史运丽毅然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说:“再苦再累我也不怕,我不放弃,这个家才会完整。 ”
  家风正,则民风淳。近年来,村里的好媳妇、好婆婆,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不断涌现。张玉亭是村里有口皆碑的“实诚人”,他有修理农机具的好手艺,农忙时节,谁家的收割机坏在地里,只要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就赶到现场义务维修。“孝老爱亲文化在村里激起了涟漪效应,带来了向上向善的民风、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让我们收获了多重财富。 ”张成岗说。去年年底,焦庄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成为全市5个入选的村庄之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